“算我一个!…”
………………
………………
长城下,两方队列散散零零。
“都尉,这是参军的三千人,一月之内就集齐了。”蒙武记录一边说,又指向另外一边。
“这是渔阳,上谷今年服役的男子,五千人,都是农家人。
按照您的要求,牧民家的一千人直接去了草原上的骑兵大营,渔民家的五百人都去了渤海岸。”
“很好。”杨浪点头。
秦朝实行征兵制,年满十七岁后,每年都要服役一个月。
因为是边城,所以都是直接去军营训练,劳作。
而杨浪自来这里之后,悄悄进行了变动,一年一次,一次一月。改成了三年一次,一次三月!
三次合成一次,省略了人们中途消耗掉时间,而且三年一次,可以集中大量的人手,进行一些长达三月的大规模的劳作。
这样百姓们不仅不会不高兴,反而会双手赞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军人会出现,杨浪不介意顺水推舟一把。
杨浪把参军的三千,和服兵役的五千人,合在一起,野外驻扎下营长。
首先开始的,是长达一个月的军训。
首先是从步军里出来的八十名老兵,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
老兵教给百夫长,百夫长教给什长。
“左而右之!”
“右而左之!”
…………
“聚而散之!”
口号震天,全都士气十足。
原来没有骗人,真的是一天三顿饭,一顿稀的,一顿稠的,还有一顿干的!
简直不敢想象,居然有干饭。
每隔十天,居然还有荤腥…
就在八千人大军训如火如荼进行当中,杨浪放眼望去,指着前方。
“
之前开垦的田地全部贱卖给贫民。
就是长城脚下这几片,八千人,让训练一个月,开垦两个月,至少能开垦出十万亩地。
全部种上抗寒小麦!
这种庄稼耐寒,抗旱,好打理。
以后士兵们就在长城上戍边,一转身就能够着屯田,大大方便了。”
……………
……………
茫茫草原,杨浪的燕北牧场。
这是一场大军演,学骑马的一名老骑手带一名士兵。
会骑马的,十人一队的练习军令,聚散,冲击,砍杀,围歼!
整座草原都是如此。
渤海岸上,五百不满二十的小伙子,在四五名匠人的带领下,开始修建一个码头。
这个码头的远超从前的那些小码头,恐怕整个环渤海地区,都找不到如此大的码头了……
修建这样的码头,定然是要停靠巨大的船只,很多的船只。
这些渔民啊,就是杨浪用来准备筹建水师的基础!
燕地,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