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剑指岐山
2018-04-15 作者: 寻香帅
第一百七十一章 剑指岐山
第一百七十一章剑指岐山
凤翔府离京师长安以西三百余里。两日以后,李世民率军疾行二百余里,离凤翔仅一步之遥。
凤翔失守长安面临危机,皇帝李适也不敢掉以轻心。配备给李世民的兵马粮草,也尽是拣好的拿。二万人马当中,骑兵就占了一万二千。其余的步兵,也都有驮马,所以行军速度极快。与吐蕃的高原骑兵对抗,如果机动力跟不上,是要完全处于下风的。李适也算是明白其中的道理,不惜血本给了李世民万余精锐骑兵。他可不想再被赶出长安一次流亡在外了。
李世民将大军停止,依傍渭河下了寨。正值春末夏初,汛期即将来临。经过了冬天的缺水期以后,渭河之水也正经缓缓回升。傍水下寨,一来有利取水,二来也可以作为一道屏障甚至是武器。
李世民让大军整休一日,严加戒备刺探前方军情。石演芬与唐汉臣接连派出了左右虞侯军中的斥侯,前往凤翔府打探消息。趁这段时间,李世民将武元衡和浑瑊请到了帅帐里,商议作战细则。
一百多年过去,现在的吐蕃,已经不是昔日贞观时松赞干布治下的吐蕃了。李世民对它可以说是完全的陌生。在开战之前,熟悉并了解一下吐蕃目前的情况,势在必行。
好在有博学多才的武元衡在,为李世民省去了许多的功夫。他也深知‘知己知彼’的重要性,这时说道:“汉王,臣下整日在府中无所事事,于是就研读了许多记载有吐蕃事迹的书,并留意了近年来吐蕃的种种动向。臣下明白,汉王总有一天会要与吐蕃打照面,于是早早整理出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以备殿下询问。”
浑瑊对这个年轻的后生,不由于有些惊讶起来:“武长史还真是个有心人——我与吐蕃打的交道也不在少数了,却一直对它不甚了解。如今也正好悉听一下长史大人的教诲。”
武元衡忙道:“不敢、不敢。卑职做的都是一些书生之事,寻章摘句罢了。”
李世民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伯苍,说吧。详细的介绍一下目前吐蕃的各种情况。大战之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是。”武元衡拱手一拜,侃侃说道,“算起来,眼下的吐蕃是我大唐的舅甥之国。吐蕃的赤松赞普,其生母是我大唐的金城公主。”
浑瑊听完就有些恼怒的低声说道:“外甥打舅舅,这班杂碎真是不知孝为何物。”
李世民也眉头微皱,心中想道:自文成公主李雁儿之后,又有唐宗室女嫁到了吐蕃……联姻啊联姻,看来最多换来一时苟安,毕竟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武元衡依旧微笑说道:“吐蕃的习俗与我们汉人不同。他们是‘母拜于子、子倨于父’,与我们汉人的‘娘亲舅大’刚好相反。吐蕃族人,只尊重青壮与勇猛的人;老弱残者,不管你曾经是谁,都是没有地位或不被重视的。这与我们华夏之民尊老爱幼的传统,也截然相反。在我们看来,吐蕃与我们是舅甥之国;可在他们眼里,可能根本就没这方面的意识了。”
“嗯,你继续说。”对于这些,李世民倒是清楚。吐蕃,更像是一个民智未开的蛮荒民族,许多的风俗与中原大相径庭。可他们偏偏天生彪悍勇猛,作战极其顽强凶悍。纵观大唐百余年历史,在与吐蕃的争夺中占的便宜倒是不大。至少,一直根本无法攻入吐蕃的高原本土,而中原又屡遭侵袭。现如今四夷诸邻中,吐蕃给唐带来的冲击力与危害,可以说是最大的。
武元衡继续说道:“现任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十三岁继位,在‘三尚一论’的辅佐之下,迅速剿灭吐蕃内部反叛族臣及党羽,稳定了吐蕃局势。后来我大唐爆发‘安史之乱’,他一举倾吞了我大唐的河西陇右诸州。广德元年,赤松德赞联合南诏、党项、吐谷浑、回纥等部族,由吐蕃将领马重英率领二十万联军攻入长安。之后,他们立金城公主的弟弟广武王李承宏为大唐皇帝。十五天后,吐蕃败出长安。从此伊始,吐蕃在西部一带完全取代了我大唐的霸主地位。不仅仅是霸占了河西、陇右诸多州县,更是将安西四镇撕裂隔断。大唐从此无缘统领西域,丝绸之路断绝多年。现如今,安西四镇与北庭都护府的大唐军民,几乎与朝廷失去了任何的联系,孤悬海外。由此可见,吐蕃实在是我大唐榻侧猛虎,不可不谨慎对待。”
李世民听得心里一阵窝火,自己好不容易经营多年才拿到了西域霸权,和打通的西域丝绸之路,就这样被吐蕃一举夺了去。这样还不算完,吐蕃人甚至还杀进过长安,立过伪帝,真是罪无可恕!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伯苍,你刚刚所说的‘三尚一论’,是什么人?”
一旁浑瑊接道:“殿下,这个末将知道。吐蕃有四大尚族,是最有权势和名气的宗族。三尚,指的是赤松德赞身边最得力的三名宰相。分别是琛氏的尚结悉、没庐氏的尚赞磨与那囊氏的尚息东赞。这‘一论’,就是吐蕃大将论悉诺。吐蕃的论氏,多出大将。不过在不久前,尚结赞得到了赤松德赞的信任,取代了最受信任的尚结悉,出任了吐蕃大相。这一次来议和缔盟的,就是吐蕃大相尚结赞这厮!此人我印象极深,长得像一只鹰鹫,浑身脏臭但十分的强壮。同时,阴险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