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宋韵 > 一二五 鼎革(9)

一二五 鼎革(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二五 鼎革(9)

2018-04-15 作者: 国王令狐

一二五 鼎革(9)

李烈看见众人暧昧的眼神,也并不计较,只微微一笑,手指在紧握的小手手心轻轻挠动几下,不动声色。吕惊雁却没有这份城府或者说是脸皮没有他那么厚,即便她再清冷淡漠,再成熟睿智,也只是个十八岁的少女,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早羞得粉面通红,有心挣脱李烈的手掌,却被他抓得牢牢的,便也只能由着他了。

李烈见吕惊雁羞涩难当,不由向那几个看戏之人笑骂道:“都看什么看,看来院长大人还没好好整治你们吧!”

李屠嘿嘿笑道:“将军在说什么?我们正参观院长大人新砌的暖棚,其他的可是什么都没有看见呐!”

浮尘子朗声一笑,“你小子就别贫了,都进来看看,这可是前年咱们这位国公大人无意中提起的新鲜玩意,老道平素最爱侍弄些花花草草,冬天也养过几盆花什么的,可是这种菜蔬种植还是头一回,还要大家提些意见才是。”

吕惊雁感激地看了一眼浮尘子,这才注意到眼前这个暖棚。

所谓暖棚,不过是一间木质框架的屋子,四面用土坯青砖垒砌,正面土墙只有半人高,整个暖棚南低北高,向阳背风,棚顶密密搭着草帘子,便于经常通风日照,墙侧开了一扇小门,窄窄的样子,看不清里面的情形。

李烈心中暗道可惜,这年头没有办法制造塑料薄膜,玻璃工艺也还不成熟,不能制造整块的透明玻璃,不然暖棚就更理想了。当下拉着吕惊雁随着众人跟在浮尘子后面鱼贯而入。

一进暖棚,就有湿润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满眼的翠绿让人不由眼前一亮,整个暖棚空间不大,整齐地分布着几块菜畦,小白菜长势喜人,黄瓜秧上挂了几支顶着嫩刺黄花的小黄瓜,鲜嫩可人;豆角秧架上更是结了一串串半大不大的绿豆角。最里边一畦藤蔓纠结,赫然竟是番薯秧。这让李烈不由极为惊奇,在他的记忆里这番薯又名甘薯、白薯、红苕、地瓜,原产于南美,因其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栽培简便、高产稳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欧洲第一批红薯是由哥伦布带回,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红薯最初引入中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常到吕宋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红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后来经过陈氏家族的推广,红薯在全国普遍栽种。中国的红薯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红薯的栽培分布很广,南起南海诸岛,北至内蒙古,西北达陕西、陇南和新疆一带,东北经辽宁、吉林延展到黑龙江南部,西南抵藏南和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淮海、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是我国红薯主产区。

前世时烤红薯可李烈学生时代最喜爱的美食之一,当初他经常和三两个哥们到校外门口的小摊去吃烤红薯,那美味香甜的滋味一直记忆犹新,到了这个时代,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东西,想来还没有传过来,记忆中最早知道红薯的典故,是小时候看过的一部戏剧电影叫做“七品芝麻官”,主人公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曾经广为流传,不过那应该是明朝的故事,现在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呢?

李烈放下心中疑问,伸手摘下一根小黄瓜,用手擦了擦便塞入口中大嚼,心疼得老道长直瞪眼。李烈却不管那么多,感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一边大嚼一边说道:“道长仅凭我无意中提到的蔬菜大棚就能做到这种程度,实在不易,这棚中保暖可是用燃烧石炭增加温度吗?”

浮尘子狠狠瞪了他一眼,恨不得将他手中的半根黄瓜抢过来,“只是能做到这样,不知费了我多少心血,要想像你说得那样全面推广,只怕还是不行的,不说建筑大棚,光是烧煤一项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够负担得起的。只有大规模生产出平板玻璃出来,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不过我们刚成立的玻璃作坊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只能作出半透明的琉璃,和那些波斯人带过来的东西根本没法比,看来只能让你抽空过去指导一下了!”

李烈看着司徒平、李屠等人正围着黄瓜秧架打转,止不住的连连惊叹,就连吕惊雁都放开李烈的手,惊奇的蹲在地上仔细观看,听了浮尘子的话,不由苦笑了一声。他并不是万能的,更不是百事通,后世时他只是一名普通学生,那个什么塑料、橡胶、机床、轴承甚至蒸汽机、发电机、蓄电池什么的,他倒是想弄出来,让这个时代的科技跳跃式发展起来,只是想得挺好,至于该怎么弄,他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更是连接触都没接触过,这叫他怎么去弄?只能将它深深埋在心里,等待着随着科技的发展,让后来人一步步去做了。不由苦笑着说道:“道长啊,您以为我是神仙啊,什么都懂?我只知道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和石灰石混合烧制而成,具体怎么做,我也是两眼一抹黑啊!”

浮尘子微笑道:“那你也要去看看,凭你开扩的眼界,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古怪想法,说不定真能顶上大用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