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秀成占领常德后,稍事整顿,留下少量兵力看守城池,便率领中军部队直扑益阳,因为拿下益阳,洞庭湖周边的城镇就与太平军光复区连成了一片,李秀成就能从容与李世贤部会师于长砂城下,那省城长·沙就如汪洋大海里的孤岛,再也掀不起任何风浪了。
1860年9月15日,三万多近卫军后军进至常德,并在这里暂时停驻下来,因为两湖水稻快到了成熟期,黄文金建议暂缓行军作战,组织各部抢收稻谷,以充军粮,贵福哥很以为然,因为尽二十万太平军每天人吃马嚼,消耗的粮草很是惊人,能够就地解决粮草无疑可以大大缓解后勤运输的压力,于是他就发布诏书,让两湖地区的太平军帮助农民收割稻谷,顺便按照收获的四成收获比例缴纳军粮。
而且,贵福哥不光只想到眼前能征收的军粮,而是想到更深远的土地政策问题。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太平天国施行的农村经济政策即土地政策主要包括“照旧交粮纳税”和“着佃交粮”两种,前者太平军允许地主向佃户收租,再由地主向太平军交纳钱粮,实际上是承认地主的存在。后者是太平军不通过地主而直接向佃户收取钱粮,不再承认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晚清时期,中国土地兼并情况十分严重,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要佃地主的田来耕种,被称为“佃户”。佃户每年要把大部分耕种收获缴纳给地主,称之为“租”。封建官府保障地主收“租”权,地主则从所收 “租”中拿出一部分向封建官府完“粮”,也就是缴纳农税。故而地主又叫业主,因为要向官府“完粮”,又被官府称为“粮户”。佃户交“租”,粮户完“粮”,所以说“租”与“粮”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
而太平军在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着佃交粮”的办法,因为‘圣库’按比例收取的钱粮并未减少,但佃户负担却大大减轻了,因为地主剥削的那一部分实际上已经取消,穷苦百姓对此是极力拥护的,因为他们重新获得了土地,这也是广大佃户为什么仇视清朝而拥护太平天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太平军即使最终败亡时,很多太平军战士也坚持到最后,直至壮烈牺牲,满清史志也记载“其效死不去者皆乡人”。这里的“乡人”正是贫苦农民,也就是“着佃交粮”政策的受惠者,后来毛太祖打天下,凭借的正是‘打土豪,分田地’,继而‘得民心者得天下。’
凭心而论,贵福哥是想执行“照旧交粮纳税”的,因为这样能保全大部分中小地主,因为在满清社会的金字塔结构中,这部分地主和富农垄断着文化特权,即所谓识文断字的社会精英,贵福哥以后想发展本国经济,实业兴国,就必须鼓励扶持这些‘精英阶层’向资本家转化,从而形成本国的资产阶级,一步步将中国转变为成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庞大帝国。
但是,贵福哥现在颁布幼主诏,却是立即在两湖施行“着佃交粮”,就是将土地分给实际耕种的佃户!
这正是因为贵福哥考虑到了湘军的因素才做出的决定,因为曾国藩组织湘军出省作战之后,数万湘军官兵通过疯狂的抢掠屠杀积累了庞大的财富,所以回到家乡后,发了血财的湘军大小军官纷纷买房置地,普遍成为湘鄂两地的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群体,而湘军与太平军鏖战七八年,彼此早已结下化不开的血仇,贵福哥督军西征,一连几场大战,更是将数万湘军一鼓聚歼,因此这滔天仇恨可说是不死不休啊。
既然如此,贵福哥就决定彻底清算荆楚地区的地主土豪,不留后患,这第一步分地,就是让普通老百姓得实惠,使两湖地区的广大贫苦百姓站到自己一方,孤立那些湘军地主和富户。接下来就是发动群众斗地主了,贵福哥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会以百分之十的赏格,让百姓们踊跃举报那些湘军军棍军痞们藏在家里、埋在地上的劫掠之财,染血金银···
也就是说,贵福哥借着实施‘着佃交粮’政策,马上就要在两湖地区掀起一次轰轰烈烈的‘斗地主,分浮财’运动,因为稻穗一片金黄,马上就要收割了。
在黄文金的调度下,一队队扛着洋枪,背着连弩的近卫军战士正分赴两湖各处乡镇府县,做好了镇压地主暴动的准备,秋收之后,必将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