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不大,四个菜两壶酒,勤务兵端上来,哥俩也不用客气,推杯换盏,喝上了,三盅酒下肚,赵德明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那时中国的政权,政治都处在一个令全国人民都迷茫的时候。孙中山决心推到大清建立共和制国家,没想到,关键时刻,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假意共和,他一心相当皇帝,推行帝制,结果,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就在袁世凯还没死的时候,以蔡锷为首的云南护**,发动了讨袁运动。好吗!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很快袁世凯倒台了,袁世凯一死,按照当时的宪法,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这时候,各省已经独立了,就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分裂局面,而且西方列强,乘机拉拢和收买地方军阀,他们挑拨离间,助纣为虐,唯恐天下不乱。中国真正的面临着分裂的危险,中国向何处去?中华儿女的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着怎样救中国。当时,马列主义还没有传到中国来,而中国长期受封建**统制,人们的思想观念非常有限。孙中山的共和体制是从外国学来的,一是君主立宪制。二是共和制。在众多的中国人心里,共和制说的很好,可是就当时而言,弄的国家四分五裂。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人从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而忽略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异想天开,希望恢复大清王朝来避免国家分裂。就是这样愚蠢的行为,把国家带入更加的动荡,而自己却成了千夫所指的人。这个人就是张勋。
尽管张勋有这个想法,要是没有机会去实现也是枉然。偏偏在这个时候,北京政府出事了,大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争权夺利,闹得势如水火不能相容。史称府院之争。总理段祺瑞是皖系军阀,他联合直系军阀冯国璋等十三省督军,共同对付大总统黎元洪。他们为了达到推翻黎元洪的目的,选中了长江巡阅使张勋为调解人。利用张勋对大清的忠诚,鼓动张勋带兵进京政变,推到黎元洪,扶持退位的大清宣统皇帝复辟。为了表示支持张勋,段祺瑞,冯国璋,以及十三省督军都在赞同复辟的一张黄绫子上签了名,交给张勋的夫人保管。张勋一看有这么多督军支持,以为是大势所趋,立刻着手准备,他首先想到了东北的冯德麟,张作霖。这才派赵德明到东北寻求支持,赵德明不愧是张勋的得力干将,他对张勋的主张理解的非常透彻,所以对冯德麟说的是冠冕堂皇,有理有据,而且还慷慨陈词。冯德麟被忽悠进去了,他对此深信不疑,也认为恢复大清有利于国家统一,觉得应该支持张勋。一想到国家大事,冯德麟着急呀!立刻带着赵德明赶奔奉天,去见张作霖,一同商讨支持张勋的大计。
张作霖一见赵德明,当年自己的干哥哥,又在毅军中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他是十分高兴,盛情款待,酒席之中,赵德明就把自己这次来的目的和盘托出。最后说出实情:“不瞒两位,目前,北京政府大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相互争斗,已成水火不能相容之势,两方都约请我家大帅张勋进京调解。我家大帅决定趁此机会,带领大军进京,拥戴宣统皇帝重新登基,恢复大清国统。我家大帅希望能得到你们两位的支持,因为,东北是北京的后院,有你们两位东北将军的支持,此事就有了十二分的把握。到时候朝廷论功行赏,两位就是开国元勋,不知两位将军意下如何呀?”
“这个?”张作霖对政治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个机会主义者,因此他一时无法回答。
赵德明明白,他把张勋写给张作霖的书信掏出来递给张作霖:“张将军,这是您亲家我家大帅张勋写给您的书信,请您过目。”
“哎,好。”张作霖接过书信,说道:“赵大哥,此事关系重大,我们哥几个还得商量一下,过几日给大哥答复。“
“好吧,愚兄就敬候佳音了。”
张作霖接过张勋的书信,思绪万千,他和张勋相识已有二十多年了。那是在中日甲午战争那年,当时的张勋是大清的一级战斗英雄,而且是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那是一八八五年法国占领了越南之后,向北进攻谅山,一直打到镇南关,也是就现在的友谊关,中法两军在镇南关展开决战,大清军队在老将军冯子材的指挥下,打败了法军,取得了有名的镇南关大捷。张勋就是在镇南关大捷中的战斗英雄,受到朝廷嘉奖,破格提拔为参将,由于镇南关大捷震惊世界,而张勋同冯子材一样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大英雄。十年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大清皇帝光绪调集重兵,要和日本鬼子一决高低,特意把国家级的战斗英雄张勋,从广西调到东北前线。而张作霖就在这时参加毅军升任哨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张作霖认识了参将张勋。按照级别,张勋是师级,而张作霖才是连级,正常情况下有交往很难,就因为张作霖作战勇敢,受到张勋的赏识,那真是‘惺惺惜惺惺,好汉爱好汉’。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作霖脱离毅军返回家乡迎娶赵二妞,本来是逃兵,就因为张勋和马玉坤给张作霖出具了受伤退役的证明,这才有了合法的转业手续,使张作霖才有了后来的发迹。后来,张作霖又和张勋结上了儿女亲家。尽管张作霖和张勋有着很深的私人感情,可是,面对着政治上的抉择。张作霖不能不慎重。为此,张作霖又一次请来结拜弟兄商讨大计。这次会议有大哥马龙潭,二哥吴俊升,三哥冯德麟,老五张景惠,六孙烈臣,老七张作霖,老八张作相,老四汤二虎被困在新民是进退两难,外人有,大谋士袁金凯,二十七师参谋长杨宇霆,本来张作霖想请王永江参加,可是王永江因为汤二虎的事,已经请了病假到汤岗子温泉疗养去了。
会议一开始,关于是否支持张勋帮助大清恢复帝制的问题,就分成两派。一派是袁金凯和杨宇霆,他们极力反对,而且言辞激烈。他们都是对政治非常敏感的人才,他们从东北和他们的个人利益出发,深知,恢复帝制肯定会被全国人民极力反对,下场肯定十分悲惨。不要说参与,就是沾边恐怕也会惹上一身骚!中国的未来是共和,帝制已经被历史所淘汰。而另一派则是以冯德麟,吴俊升,张景惠为代表。他们以为,共和虽然说起来好听,可是实践证明,共和使中国走向了分裂,中国人对帝制不满,是因为大清**所致,如果扶植一个好皇帝,中央集权,起码国家不会分裂。帝制会不会被历史淘汰,也不一定,日本,英国,俄国都是帝制国家,不也是照样强大吗?
咳!这次辩论一直持续了三天,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就可以看出,当时奉天政府还是比较民主的。但是,是否支持张勋复辟,还必须作出决定,因为,这决定着关东的未来。奉天政府的安危。一旦站错了队,不能和北京未来的政府保持一致,就被边缘化,现在的奉天政府张作霖冯德麟等结拜弟兄组成的团队有可能被他人取代。但是,这个决定太难了,不要说他们,就是当时的全国人民都在思考抉择着这个问题。直到一年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才影响了中国人的观念。
一连三天,毫无结果,开会的人都有些焦头烂额。大哥马龙潭痰漱一声说道:“嗯忒!各位将军,弟兄们,我看咱们就这样争论下去,一时半会儿也弄不出结果来,究竟帝制好,还是共和好。说真话,未来咱们谁也看不透!咱们要是老百姓也就罢了。管他是帝制还是共和,一天能吃上三个饱,两个倒,就知足了。东凤硬随东风,西风硬随西风。可是咱们是想在关东这块家乡土地上当家作主,为家乡父老造福,所以咱们就必须做出抉择。既然咱们不能决断,还不如给他来个墙头骑马,左观右望,张勋咱们也支持,但是必须留出退路。就目前来看,咱们不妨先暗中表示支持张勋,一来对大帅的亲家情谊有个交代,二来也避免了于恢复帝制派对立的局面。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呀?”
“好,赞成!”对立双方都累了,所以一致赞成。
散会之后,张作霖,冯德麟一同会见赵德明,答应他,奉天政府全力支持张勋。一旦张勋在北京举事,奉天的二十七师,二十八师全力支持他!必要时,二十八师开进北京助阵。
咳!可乐坏了赵德明,当下就要告辞回徐州复命,张作霖在督军府为赵德明备下践行酒,老哥仨推杯换盏再续当年情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德明突然想起了汤二虎。就问:“冯大哥,雨亭老弟,我来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不见汤玉霖,汤二虎兄弟?”
“哎这个?”张作霖一时真不知如何回答好了,因为他和汤二虎,赵德明当年都是辽南大善人,女中豪杰孙寡妇救助过的,又都认孙寡妇为干妈。说起来,他们仨是干兄弟,而冯德麟真正认识赵德明是在甲午年海城会战前线,毅军哨官金寿山和冯德麟冲突,被张作霖和管带赵德明解围,冯德麟这才认识赵德明,
赵德明一问汤二虎,冯德麟突然想到一条妙计!这才引出一段;财政厅二王辩理财,北京城冯德麟灰心,欲知后事,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