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明末大导演 > 第97章 身价倍增

第97章 身价倍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韩文熙等人笑着围上来,祝贺的话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差距就是这么大,不当官再有钱那也是底层的人,一旦进了这个圈子,马上就身价倍增。而三大太监相互对视一眼,很欣慰的笑了,陈清扬把他们放到万岁爷的前面说,虽然有些不敬的意思,可代表着他明明白白的站到了他们一边,和聪明人说话真省力气。

二堂休息的太监们也有自己的话题,不过想比较就乏味多了,一个随行太监凑趣的说道:“这个市舶司提举倒是挺有意思的,当我们没有见过大场面吗,居然还给了一张银票。”宣旨太监原本也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小小的从五品官纵然任职的是肥缺,顶多给五十两银子红包就很大方了,这点银钱居然还要用银票,多麻烦啊!

可是他一瞧上面的数字,顿时大喜,对俞燕飞的态度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折。人家给的这张银票,上面的数字是让他有些天旋地转的五百两,这么惊人的一笔财富,他心里能不高兴吗?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说明朝的薪俸,也就是工资,明朝官员的收入低的可怜,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但是俞燕飞却不这么认为,以前只所以官员的收入低,是因为工资的组成部分产生了价差。

朱重八刚开始建立大明的时候,发的是禄米和宝钞,当时大明宝钞这种纸币的价值还很坚挺,能说的过去。可到了他儿子也就是永乐皇帝朱棣,上半年给官员们发宝钞,下半年却给官员们发苏木和胡椒,权当是工资了。苏木是一种染料,胡椒是作料,这的确是当时少见的高级货,但问题是一点不实用,换不成钱也换不来米,百官为此苦不堪言。

到了朱棣的孙子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宣德年间,这货的做法就更离谱了,把库存积压的布匹和丝绸拿出来当做工资发,有时候连这也发不出来,户部的办法就是把白粗布当成丝绸发,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反正是没有米给你。等成化年间这种方式到了巅峰,一匹粗布居然折大明宝钞两百贯,还是按照一石米十贯的算法。

以此为例,明朝的普通白布要二百文钱,从五品的官员一月的俸禄是十四石米,也就是一百四十贯宝钞,实际上这时候的宝钞一贯,仅值铜钱两三文而已,勉强能买一匹白布,而七品县令的工资七点五石米,换算下来等于七十五贯宝钞,折合铜钱一百多文,连半匹白布都买不到,没饿死就算命大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按照明朝的重量单位,一两银子等于十六钱银子,一钱银子换算下来大约九十多文铜钱,而市面上一石米一百多斤要十四五钱银子,一个月相当于领了二十多斤米,拖家带口的,还不得喝西北风?

到了现在的崇祯年间,官员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改变,每月领的是米和现银,就拿俞燕飞现在的从五品官职来说,每月一石米和差不多四两银子,一年下来全算起来有五十多两,而明朝普通三口之家一年的总消费,也不过两三两银子而已,十两银子就是小康,那这五十多两能养多少人?

宣旨太监一般来说都会有红包可拿,但数量要看官员的品级,这个年代的银子价值非常高,朝廷的一品大员,不过一年两百多两银子的俸禄,打赏一般是二十两,有钱也不敢多掏.

纵然勋贵和王府,给的也不过五十两,到了地方,知府十两县令五两已经成为惯例了。不要小看这个数字,一到五年的太监,俸禄每月三两,白拿两到三个月的工资,不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