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头这的笔都是好笔,一色的湖笔,而且全是工艺精湛的那种。
好的毛笔讲究“尖、圆、齐、健”,秦起把秦老头扔来的那支笔拿在手上,便发现这支笔在这四点上都符合,确实是一支好笔。
他这次写的字比之前流畅秀美很多,秦老头也没露出什么惊诧的表情来,早前老头子便发现秦起的字没那么理想,与他用的那支糙笔有很大关系,且秦起边写,老头子边在旁边说叨起来:“古人写字启蒙,首先要讲的,就是一个‘永字八法’,这永字八法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
“永字八法”这东西,秦起早前就是听过的,这刻里听秦老头没什么停顿地把这念出来,倒挺佩服他这份记忆力,不过秦老头倒不是为了卖弄他的记忆力,而是在秦起收笔之后,便开始结合着“点为侧、横为勒”等等这方面的东西一点点地边写边讲。
按理说,这东西很多是做为第一堂书法课来讲解的,不过秦起半路出家,字虽然写得差,基础却是有的,所以秦老头把“永字八法”放到了现在来讲,就是想让秦起结合自己这段时间写字的实践对这永字八法悟得更深透一些。
很多书法大家,在字写到一定程度了之后,都会反过来咀嚼写字的基本之义,而且越是字写到一定境界,从这基本之义上悟到的东西也就越多,这东西就像是武学里的基础功夫,武功造诣越高,对那打底子的功夫的体会则是越深。
秦起现在就有这种体会,以前笔力欠自如的地方,今儿个就突然有了豁然开朗之感。
而更让他欣喜的是,就是自己在只是观看的过程中,自己的“书法”也达到了“初识”中阶,而且经验弧还在以缓慢的速度往前爬行着。
在秦老头讲解完后,秦起现场临摹了一幅欧阳询的《皇甫诞碑》,这是一部被人誉为唐人楷书第一的法贴,清代的翁方纲老头子曾说此贴“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末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这贴行笔极其险峭,但于学楷上颇能收意外之功。
秦起写下了“夫素秋肃煞”的第一个“夫”字,落笔之后秦起便发现这套法帖结字相当严整、劲峭,若换以前,秦起写下来的字十有**会气骨全无,不过今儿一来笔好,二来又悟了一层,所以倒能偶得一二,秦老头也是旁观不语,事实上,到这儿个,老头子心里倒是有点满意了,秦起现在落笔的字有那么点像模像样了,且和刚换笔时又有了一层进步,明显是在今儿这一堂课后,开窍了不少。
这样的悟性,老头只能说都有那么点“天纵奇才”的味道了。
“去九寨别就记得玩了,每天写足两百字,回来后交我检查!”秦起出门之际,秦老头突然吩咐道,让秦起心里一阵哀嚎,他自然不知道,这是老头子要对他重点“照顾”的节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