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你想学车?
2018-04-15 作者: 拖鞋
第307章 你想学车?
这也是秦起有时候觉得国画有那么点不够味的地方,留于平面,总是给人一种“装饰画”的感觉,就是同样源起于东方的日本浮世绘,在这方面也与国画大同小异。
如在色彩上,西画写生受透视、光影等“科学”法则的约束,强调结构的准确性与色彩的真实感。中国传统人物画则讲究“随类赋彩”,尊重对象的固有色,不在意外受光影响而产生的色彩变化。中国传统绘画多使用朱砂、石青、石绿等天然颜色,与墨色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某些程式化的用色传统。
工笔画则采用勾墨线、分染、罩色的画法,追求的多是一种平面化的效果。像秦起看过不少的仕女画,画面无一不是“平铺直叙”,而敦煌壁画因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在设色上倒显得相当华丽堂皇,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也很强,这种特色和传统国画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区别,如张大千在他四十多岁时的去敦煌之行,取鉴敦煌壁画的地方尤多。
在国画最本源的墨色上,中国水墨画强调“墨分五色”,虽然只用黑白两种“颜色”,但由于墨的明度、纯度有灵活的变化,所以画面一样能产生光的感觉,但这种光不是对自然的再现或机械地模仿,而是带有主观情思的意象表现,也就是国画“意”的成分。
所以,大致说来,西画写实,国画重意,西画是三维的,国画是二维的,这种笔墨程式的不同,却造就了在当代世界框架下,国画的一种窘境,因为文人画的土壤已经土崩瓦解,而新的描绘对象正需要新的笔墨程式,这也是西画与国画碰撞之后,国画家们一直在积极探寻的一条道路。
事实上,这种道路肯定是存在的,且已经有很多实践的成果了,比如国内的冰雪画派。而从精神内核来说,光、形、色的巧妙结合,更能体现出国画“气韵生动”的精神气质。因为中国传统美学是用“气”来体现事物美的本原,强调艺术要表现生生不息、元气流畅的天地间万物的节奏和韵律。国画所描写的对象,无论是人物、山川、花鸟、虫鱼,都应当充盈着内在的生命力,这就是所谓的“气韵”。在国画的创作中,光和色的运用以及与形的结合使画面产生空灵之感,使人与背景空间融为一体,让画面充满生命的流动感。同时,对色彩与形的高度提炼与概括,使画面更具抽象之美,既体现出中国画平面性、写意性的造型特征,又使画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也是秦起在自己的画幅中所追求的,虽然骨子里秦起可能是一个传统的人,但他并不喜欢自己笔下的东西“老气沉沉”,他更愿意自己画出的东西很鲜明,很有时代特点,所以对于一些当代画家的仕女图或是钟馗捉鬼这一类题材的,秦起骨子里有一种反感,这种东西你就是画得胜似西施貌比潘安,又与我们有何相干?我就是挂了一幅这样的画作在自己的房子里,除了昭示自己是个“遗老”之外,还能说明什么?难道能显得自己文化格调和历史底蕴高人一等不成?
这样想着,秦起笔下的另一幅大堡礁图也画到了一半,骨朵儿已经看秦起画了有段时间了,这刻里打了一个哈欠道:“起哥哥,我困了。”
秦起才发现骨朵儿就在自己旁边,一看时间竟然十一点了,连忙说道:“快去睡吧,明儿还要上学呢。”
“嗯,起哥哥也早点睡。”骨朵儿听话地由秦起牵着她的手,把她牵到了自己的卧室里,关上卧室的门后,秦起返回画台前继续画自己的这幅画。
现在,秦起对于国画里如何表现光色有了新的认识,事实上,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他们不刻意去表现光,画面却自有明暗之分,这用在国画上,如果抛开国画程式化的用色传统和画作仅表现对象固有色这一特点,那困扰着国画光影表现的藩篱便会瞬间拆除大半,而留给秦起要解决的,便是国画颜料对色的表现,这一方面,秦起现在已经尝试了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