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的内地票房也才。
《魔盗团》已经过了密集宣传期,一群人也回到京城…
但该做的收尾工作,还是要做!
比方说现在,沈长林就在北电大礼堂跟学弟、学妹还有老师们分享自己的心得。
“《小时代》这样的电影肯定会出来!郭景明做了导演,未来很多演员、歌手甚至是主持人都会做导演!”
“中国的粉丝文化也是这几年的事情,在其他国家,粉丝在整个观众族群中代表性很小,但中国人口数量众多,所以让粉丝的力量看起来更强大、更有爆发力、也更极端…”
“这个行业发展太快,缺乏经验值累积,所以很多东西都变成一种突发性的、人云亦云的现象,从业者会发明特别多的词汇,比如大数据、大IP,大家常常是一窝蜂式的,好像有了IP、大数据、粉丝就能卖钱。”
“但如果电影这么容易做,它就不叫冒险行业了。”
顿了顿,沈长林接着道:“我告诉大家,所谓的大IP,大数据其实就是互联网想要颠覆传统影视制作的逻辑,想要掌控话语权,热炒的概念而已!”
“互联网的逻辑是流量,所以,线上购票会成为主流!”
“为什么?”
“因为他们会砸钱补贴观众看电影,原来要45块钱的电影票,它19块钱卖给你,你会不会从他这买?”
“那…岂不是很方便?”
“确实方便,但电影的逻辑是内容,电影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的创意,如果将这最珍贵的部分全部依赖机械操作和商业上的加减法,那么当一种电影形态兴起时,伊始阶段或许不觉得有问题,重复性过高时,弊端就会显现。没有观众喜欢看烂片的!”
“《小时代》的发行方楽视,最近在热互联网+电影,把观众变成用户,打通环节,搞什么楽视娱乐大生态…你抽丝剥茧一下,这不就是上世纪30年代北美盛行的大制片厂制度嘛?”
“电影行业发展了一百多年,没什么是影视发达国家没玩过的,美国的影视产业什么阶段都经历过了,加一层互联网就能掩盖本质了?人家都走不通,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走的通?”
“您的意思是要抵制偶像?”
“不是!”沈长林摇头:“这样吧,今年国庆档,我们准备了《匆匆那年》,这个电影启用了陆含,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让业内好好研究一下,流量偶像的正确用法!”
……
分享心得嘛,大家聊得也挺愉快的,到了提问环节。
“师兄,你觉得大家这么针对郭景明和他的粉丝,是不是一种霸凌?”
沈长林点头:“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个人觉得喜欢一部电影不是什么错,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他们隔离开,用脑惨来形容!我看了一条微博,挺有意思的,说自己一个人去电影院看《小时代》结果碰到一大票好朋友好同学…那种感觉就好像去票仓结果被围观了…”
“这个微博说明,大众对《小时代》的评价一致,烂片一部。”
“但最开始的骂战是因为郭的粉丝骂人…后来吧,可能有些大V想蹭热度,故意辱骂郭景明,想引导郭景明的粉丝骂他…”
“再后来,很多权威媒体下场,我觉得他们根本不了解时代,觉得自己代表正义,就可以肆意批评,这是不对的!”
“但也侧面反映出《小时代》确实挺火的,”
“师兄,有人说她们是吃不到葡萄就嫌葡萄酸的心理,你觉得对嘛?”
“不好说,你也知道文人相轻,而且电影圈是个圈子…去年《泰囧》出来那会,也有好些老牌导演说什么‘除了票房,一无是处’嘛,徐争好歹是演员转行的导演,郭景明完全就不是电影圈的人,他受到追捧,酸一下,可以理解!”
好吧,提问也是关于《小时代》…
真尼玛无语,不免同情《富春山居图》,同样是烂片,为毛你的讨论度就比不上《小时代》呢?
“最后一个问题…你来!”
沈长林示意一位个子不高的女孩提问,这女的挺眼熟,等她站起来,才认出来,这不是岳绮罗嘛?
“我想问一下,您觉得为什么烂片也能卖出高票房?”
“你是说《小时代》?”
“不止呢,还有前段时间的《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