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甲午轮回 > 第3章 安身

第3章 安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心里话,鹏其实不想让这个有能力左右慈禧太后的大总管走——算算时日,此刻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仅剩月余!

但鹏也知道此时急不得,以清廷现状,帝后两党彼此倾轧、洋务与清流两派相互攻讦,即便是各党派之间也非铁板一块,一个搞不好,自己便要卷入权力之争而无从自拔,适才在天坛斋宫自己贸然问起慈禧太后军情之事引得慈禧不悦恐怕便是为此。想到此,不由得暗叹口气,挥手令小张子送李总管,自己在太监的引导下回寝殿筹划。

乾清宫。

看着一言不发的翁同龢、李鸿藻、刚毅、孙毓汶、徐用仪这几个军机大臣,光绪帝叹了口气,道:“今日祭天之异事实为生平仅见,众卿无需顾虑,只管畅言。”

翁同龢身为帝师,虽也心中无底,但既然皇上都这样发话了,便也只好开言奏道:“天神临凡虽古籍中亦有所载,然多虚无缥缈,实所难言。”

话音未落,早有刚毅叫着翁同龢的表字道:“既是叔平大人也承认古籍有载,那又何来虚无缥缈一说?依臣之见,正是因太后与皇上上应天命,方才能感应上天,降神使相助,此乃大清洪福!”

此次祭天大典刚毅是礼部侍郎,负有巡检之责,若说是大典感应上天,神使降凡,那刚毅自是一笔大大的功劳。

见二人起了争执,一旁的孙毓汶颇有几分幸灾乐祸之意,此番甲午之战,翁同龢与刚毅均为主战派,几番与孙毓汶争论,可称之为政敌也不为过。加之他甚得慈禧太后信任,兼与李莲英有金兰之义,是以平素里便不大把光绪帝放在眼里,而神使临凡一事尚未和李莲英通气,完全不晓太后之意,便乐的隔岸观火,一言不发。

徐用仪政见虽与孙毓汶多有相近,但举止却不似孙毓汶那样跋扈,因此上奏道:“臣以为,此事应慎重,古往今来,虽记载神怪一类颇多,然在座诸公均未有亲身体会,虽是太后与皇上鸿福齐天,但也保不住是祭天大典存有疏漏导致此像,且史书记载神道一类多是误国,还请皇上圣断。”

这番话说得颇有些不客气,旁人还罢了,刚毅听着却是着实刺耳,当下不客气地回敬道:“祭天大典乃下官巡检,并不见丝毫异状,此分明是太后与皇上感动上天,且太后也称神使为尊使,吉甫大人这话可有大不敬之嫌疑。”

抬出了太后这顶大帽子,徐用仪登时满脸通红,还想开口,却被孙毓汶拉了一把,便把一肚皮话咽了回去。

一番“畅言”,几个军机却分明带着政见之争,光绪帝听得微微有些不耐,正想发话,却见一小太监前来通报,乃是工部尚书孙家鼐递牌子求见。

祭天大典向来由工部与礼部共同操办,众人均以为孙家鼐也是为神使一事而来,便停止争论,静候孙尚书高论。

哪知孙家鼐却非为此,乃是特为天津机器局迁址而来。

本来天津机器制造局自同治九年交由李鸿章接办后,工部已不再插手其中事项,但眼下战争吃紧,辽东半岛已然沦陷,日军对津沽一带虎视眈眈,因此孙家鼐建议尽早向西搬迁,以避日军兵锋。

光绪帝耐着性子听完孙尚书所言,只说了句请孙尚书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合议,便问起了此次祭天之事。

孙家鼐道:“不管神使有无神通,均是我大清上应天命之表现,大可激励我大清军民士气,更何况太后与皇上已于祭天之时认定祥瑞,此节已无可辩驳,至于接下如何,以臣愚见,不妨请皇上就眼前甲午战事前往神使住处试问之,看看神使能否卜算出未来之事。”

此番话有条有理,即便是与他政见素不相合的翁同龢与刚毅也无从辩驳,光绪帝双掌一合,道:“善,就依徐爱卿之言,众卿道乏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