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唐失河西陇右,宿敌吐蕃逼近长安,广德元年,吐蕃二十万大军攻陷长安,代宗狩咸阳。
长安最近一次失陷,是在建中四年,唐天子调泾源兵赴淮西平叛,途径长安时,士卒恨待遇不公,愤然哗变,泾源节度使朱泚据长安称帝,国号秦,年号应天,唐兴元元年,又改国号汉,年号天皇。
这场变故史称“泾师之变”,不过是二十年多前的事。
或者因为期望过高,李茂对这座声名赫赫的城市印象并不算好,他眼里的长安繁华不敌郓州,生机不及登州,整座城更像是座硕大无朋、暮气沉沉的大兵营。
进了长安后,李结便不再对自己的身份遮遮掩掩,他承认自己就是当今天子的幼孙——云安郡王李结。
李结隐瞒了自己的爵位,姓名却是真的,认真校验起来,他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真的,他说自己在京里做了一个待遇不错、却没什么事的闲官,又说父亲也做着一个看似尊崇,其实无权的清望官。
他的父亲便是当今太子李诵,果然是位地位清望,却没有实权的“高官”。
李茂谢绝了李结的邀请,没有跟他去郡王府,约好改日登门拜望。
这个提议正合李结的心意,即使贵为郡王,也不能随随便便带个陌生人回宅,这是皇家的规矩。
李茂三人先找了间客栈住下,休息一天,养足精神,到第二天上午才去淄青平卢军驻上都进奏院拜会知院王炳臣。
中唐之后,各道在长安都设有进奏院,用于递送公文,传递朝廷信息,也用来接送本道来京公干的官员,办理飞钱汇兑。
除此之外,进奏院还兼有收集京城和朝廷动态,充当本道的耳目的任务。
因此担任知院的官员不仅干练,更须是节度使的心腹亲信。
王炳臣早在李师古父亲李纳当政时便在淄青驻上都进奏院办差,李师古执掌淄青平卢军后,对他信任依旧,十余年来,知院的位置坐的牢不可破。
不过近年来,王炳臣的心思有点萌动,翻过年他即年满六旬,精力衰退,难以应付上奏院的繁杂事务,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三条:
继续干下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为而治,等治下闹出大乱子被李师古革职;
急流勇退,趁着还有机会,为自己觅一条退路。
在长安厮混多年,王炳臣假公家之慷慨,着实结交了一些有实力的人,有人为他点出一条明路,让他向郓州递交辞呈,脱离淄青体系,再设法将其运作到东都洛阳担任御史大夫。
东都的御史台称作东台,和长安御史台一样设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三台御史。
玄宗之后御史大夫不常设,以御史中丞领衔台务。
东台御史大夫,官阶从三品,位高却无实权,通常用来解决资历老、职位低的官员的品阶问题,在这个位置上守上几年,基本上就可以致仕还乡养老了。
由藩镇幕职做到朝廷三品高官,这样的官道人生才算是完整,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