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完成考试的时候,里结束还有一段时间,他虽然对自己有自信可是也不敢大意,便开始认真的看起自己的试卷来。
一直到外面通告停止答题之后,陶澍才随着众多的士子一起离开。
陶澍随着人流离开考场之后,便来到了住的客栈,等待明天放榜。
而高鸿信对这次大考是很关注的,这次的第一题策论天下大事便是他亲自添加的。
虽然高鸿信自己没有考过科举,对八股文也没有多大的感受,可是看多了前世对八股的诟病,搞化工新自然不喜欢八股,因此才力排众议提出要求不能用八股。
考卷先要经过考官们逐个批阅,然后选出其中认为优秀的作品,排除大体名次,然后呈报给高鸿信。
考官们阅卷的速度很快,连夜批改,第二天一早便将名单还有考卷呈递给了高鸿信。
由于是第一次举办科考,高鸿信也是第一次看古代的考卷,兴趣还很浓厚。
开始看了起来,不过当他看了几个之后便没有了开始的尽头,考生们毕竟十年寒窗,用词用典都很艰深,高鸿信学习注重实用,对于一些地方自然不会很理解。
到后来高鸿信便不再细看,首先看看考生的名字、籍贯,接着是字,然后略微看一个大概便算是过了。
当高鸿信看到陶澍名字的时候,便开始留心起来,作为高鸿信的重点考察对象,高鸿信自然要自信看一下陶澍的作品。
看完之后,高鸿信对陶澍还是很满意的,虽然不能说是文采最好的,但是肯定是这批士子当中最有远见的。
陶澍对如今的局势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清廷的前途很担忧,他认为在此后的十余年战乱将持续不断,主要的战场便在中原。
另外,陶澍还对现在东南的局势表示很担忧,如果清廷失去了东南,那么天下的局势将彻底倒向义军,清廷与义军的实力将不相上下。
总体来说高鸿信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其中并没有什么超出时代的远见,可是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能对天下大局有透彻的看法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等高鸿信看完所有的考卷之后,看了看手中考官们拟定的排名,一眼便找到陶澍的名字,排名也不低是第四名。
高鸿信想了想,然后将陶澍的名字从第四改到了第一,然后有调整了几个人的名次便将派人将孔志尚传了来。
“这是我拟定的名次,你们按这个颁布吧。”高鸿信笑着说道。
孔志尚接过之后扫了一眼,见与他们拟定的并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几人的名次有点小变动,对于排名第一的陶澍,也没有异议,陶澍的试卷他也看过,确实立意深远,只是因为文采要差一点所以才排在第四。
孔志尚领了旨意之后,便退了出去。
从早上开始,放榜的地方便聚集了不少的人,陶澍也在附近的酒店着了个位置等待了起来。
陶澍心里对于这次大考的名次还是很看重的,文人也有好胜之心,他本就是朝廷正规的举人出身,如果连这么个考试都不能有所作为的话,那只能说明考官有问题了。
“出来了!出来了!”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呼喊,陶澍听见之后,也随着众人朝着外面走去,想要到榜单跟前看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