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这些口数共有成户六千四百七十二户,有口四万二千三百七十八口。余者一万七百七十七丁口,或是妻儿去世。或是只留孤儿妇女,不成整户。”
杨暕一挥手:“让这些人全部加入洛阳户口,不愿加入的,全部赶走!”
洛阳城内,怕是容纳不了这么多丁口,只能让他们在城外居住,不过马上就要冬天了,肯定要修建房子,否则很难安排。
他不可能让这些灾民长时间的呆在洛阳,除非他们在洛阳安居乐业。不过几万人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杨暕准备在洛阳附近专门弄一个区让他们居住。不过这种事说说容易做做难,专门弄一个地区,是一件麻烦事。
不过就是麻烦事他也要解决,施工队的组建不仅仅是为了修水泥路,以后各式各样的基础建设都需要靠他们完成,所以杨暕对施工队的组建并不马虎。
杨暕花了几天时间才在洛阳城西找到了一块地方。
杨暕一声令下,几万口灾民尽数集中在洛阳西城方向,在那里建造新的营房,原来的窝棚,也一把火全烧了,一些留下的垃圾与排泄物,尽数挖坑深埋,防止瘟瘦。
杨暕准备把这些人在洛阳安家落户,虽然说故土难离,但杨暕相信,他完全是有能力改变他们的想法的。
修建营房,黄土还好,就在周边就地取土,地表越坑坑洼洼,大坑挖得越多越好,不过各样的石灰,糯米,木料等,却是要向外采购,还有石料等,也要花费大批的人手去开采,这些都需要大把的钱粮。
好在有洛阳交易所的存在,到是让杨暕省了很多的麻烦,石灰,糯米,木料这些东西都存在巨大的利润,不过杨暕并不打算自己独吞,所以也不打算交给大隋商会,而是向其他的商家购买。
杨暕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培养一个利益集团,只有如此,才能有更多的人跟着他,他才能在隋朝建立不可动摇的地位。
其实修水泥路也一样,除了水泥外,还需要各种材料,这些东西很多,如果自己去找,很浪费时间,所以杨暕都交给了商人,这些商人神通广大,手眼通天,只有有利益,没有什么事他们是完不成的。而杨暕这么做就是把他们凝聚到一起。
当然,这么做有一个坏处,那就是钱财消耗的很大。哪怕现在大隋商会等日进斗金,也有些经不起消耗,一时间,杨暕口袋中的银子又是滚滚而去。就是朝廷给了五百万贯修水泥路的方圆也花的差不多了。
建房需要大批的人手,不过现在杨暕算是人手充足。挖土,和泥,脱坯,晒干,那几万口的新民户们只是尽数上阵。
同时间,乔令则也是欢喜地在新民户中挑选青壮,编入施工队,将施工队进一步的扩充。这些人将与施工队一起去河东,去并州修建水泥路。
除此之外,杨暕的义学正式建立了起来,几千的孤儿就是最好的资源,只不过在义学建立后,杨暕才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多先生来教育他们。
现在大部分知识掌握在世家手中,寒门子弟少的可怜,那些世家子弟自然不会来教这些孤儿,所以先生问他必须另外想办法解决。
不过这对杨暕来说并不是问题,现在杨暕感觉真正麻烦的是关于他的那个流言。那天在看到萧后发挥后,杨暕就命令锦衣卫去调查,却没想到得到了一个关于他的流言,说他**无度,在洛阳的城门口抢了原属于杨广的嫔妃,说他杨暕是一个不忠不孝之徒。
这个流言在洛阳杨暕流传了半个月了,只不过杨暕一直在忙这忙那,下面的人也不敢向他汇报,所以杨暕才一直蒙在鼓里,而萧后也是因为这个流言才对他发怒的。
得知了事情的始末,杨暕又气又怒,难怪萧后那天对他发那么大的火,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不过想想也是,以前的杨暕是一个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人,萧后这么怀疑他很正常。这也让杨暕想到了历史上关于杨暕的一件事。
据史料记载,乐平公主曾上奏隋炀帝,说有一个柳家的女子长得很美,隋炀帝当时没有说什么。过了很久,乐平公主就把柳氏女子进献给杨暕,杨暕收纳了柳氏。过后隋炀帝问乐平公主柳家的美女在哪儿,乐平公主回答说在齐王府。隋炀帝很不高兴,这也是杨暕被杨广讨厌的起因之一。
难道这一次这件事的主角是陈婤?
想到这里,杨暕不由脸色大变,从流言到萧后的态度,杨暕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当然,杨暕也知道,不要说陈婤一个女人,就是十个,杨广也不会对他怎么样,毕竟虎毒不食子,但这种事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了杨广的心中,迟早要发芽,这对杨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让杨暕更震怒的是,这件事很明显是有人在暗算他,这一段时间他可是一直在忙自己的事,对于朝中的勾心斗角一直置之不理,没想到那些人还是不肯放过他。
杨暕并不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如果不知道他也不会怎么样,但是现在知道有人在暗中害他,他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把手中的情报扔在火炉里,杨暕的目光幽森起来,自言自语道:“既然你们不死心,那就别怪本王不客气了。”
第二天早朝,刚山呼万岁,杨暕就走出来,然后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折:“启禀父皇,儿臣有事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