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战马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前进,蹄声细碎。
远望峰峦起伏,危崖峭壁,两边则石壁峭狭,险仄难行。
杨暕身穿黑色衣服,毫无富贵华丽之色,胯坐在一匹雄健的汗血宝马上,缓缓而进,在这种险仄的地方,根本就不可能快起来,只能鱼贯跟进。
这一次从秦岭出发,杨暕准备经汉中,返回洛阳,虽然路途远了一点,但他为了汉中的一样东西。同时也不想那么快回到洛阳。
杨暕率领的骑队,一点一点地鱼贯进入骆峪,这是由平原进山的首关,关上险峰叠翠,四面环山,山势犹如瓶颈,遥望前方则万峰插云,羊肠一线,易守难攻之势显而易见。
四座关楼耸立,以条石砌基、筑成拱券门洞,在门洞上以砖砌了楼阁,雄伟壮阔。
阁楼之下,便是自秦汉以来的石砌驿道。
骆峪是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魏正始五年,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0余万步骑向汉中进发,前锋抵骆峪。蜀汉中守兵不足300人,凭险据守,王平为后援。曹爽挥兵进入骆峪数百里,蜀军据险对抗,魏兵不得进。参军杨伟对曹爽指陈利害,曹爽撤兵。
甘露三年,魏征东大将诸葛诞反于淮南。曹魏分调关中兵东下。蜀大将姜维乘虚向秦川进兵,率领1万余人出骆峪,经至沈岭(今骆峪神灵山)。这时,长城戍囤的谷粮很多,守兵少,听到姜维将到,众人恐惶。魏大将司马望拒守,邓艾亦领兵自陇来援,姜维引兵屯芒水(今黑水),依山为营。邓艾傍依渭水固守。蜀军几次挑战,司马望、邓艾均不应战。
景元四年,魏大将钟会率兵10万进驻骆峪,令牙门将许仪在前开道,固桥穿洞。因路面太虚,马蹄陷入,许仪被斩。
策马缓缓经过那些被岁月和车马踏磨得崎岖不平、光滑残破的块块巨石,杨暕驻马关口,留神细察雄关绝壁的内外攻守形势。
虽不能亲眼目睹往昔岁月的金戈铁马、滚滚烽烟,杨暕仍能体察到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关口阁楼附近,那古台戏楼,那重修关门的碑记,都使人抚今思昔,顿生感慨。
杨暕观诸山河形势,以胸中所记对照秦岭群山之险峻,不由心中慨叹。战国时代的秦国就是以这秦岭之险而争霸天下。
此时,看着这骆峪之险。杨暕有一种天下尽在掌握中的感觉。
天色渐黑,落日的余晖仅露一线,很快就将全部被黑暗所吞噬,杨暕在骑队在骆峪驻扎,然而杨暕并不知道,在离骆峪五十里外的一个山谷中,一支吐谷浑骑兵驻扎在这里。
吐谷浑大汗得到秘报,亲自率领两万骑兵赶赴边境,他同时令侄子尼龙战率两千骑兵沿白水进入秦岭腹地,袭击大隋齐王。
对吐谷浑而言,在秦岭地区活动并不困难,他们早已习惯在山区骑兵行军,哪怕在冬天也能找到被大雪覆盖的牧草,生存能力很强,并且极为敏锐,不断躲过大隋军队巡哨,终于进入了大隋的秦岭。
尼龙战年约三十岁,身材八尺二,虎背熊腰,双眼暴凸,布满血丝,相貌十分凶恶,他使一杆六十斤重的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吐谷浑中有名的猛将,他不仅狠勇过人,而且极为狡猾,长年在陇西一带山区行猎,有着丰富的伏击经验。
此时,尼龙战率领部下藏身在离骆峪约五十里外的一座山谷内,他们在山谷内搭建了百余顶白色帐篷,这座山谷入口狭窄,四周皆是悬崖峭壁,加上百余顶大帐被覆盖了树叶,和山谷的颜色融为一体,使他们极难被发现。
这次杨整一共带来两千三百人,其中两千最精锐的骑兵,另外三百余人为补给队,这支骑兵是吐谷浑的禁卫军,只有的军队总共才五千人,可以说这一次为了杀杨暕,吐谷浑是下了大本钱。
在山谷的一座大帐前,一名探子正耐心地等待着,大帐里隐隐传来男人粗野的低吼声和女人啼哭声,
这时,大帐里的声音停住了,紧接着一个声音传来:
“进来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