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话说开了,谈话反倒容易进行下去。诸葛亮同样不甘示弱的目视刘福问道:“诸葛亮明白,不知陛下可能发誓,在荆州与江东‘交’兵期间按兵不动?”
“那就要看你带来的礼物是否可以打动朕的心了?”
“在来宛城之前,我主曾经授意诸葛亮,江北之地尽可谈,不知可能打动陛下之心?”
“地要人也要,以长江为界,一年之内西汉不会对荆州用兵。”
“陛下说话算数?”诸葛亮问道。
“朕的话要是不算数,这西汉还是朕的西汉吗?”刘福自信的笑道。
“既如此,两家可能立约?”诸葛亮又问道。
“自然可以。”
“如此,请容诸葛亮先行告退,待拟好文约,再来求见。”
“你最好快点,过两天朕就会离开宛城。”
目送诸葛亮离开以后,一直站在刘福身后一言不发的司马懿开口问刘福道:“陛下,那个诸葛亮真的就那么值得陛下重视?”
“仲达,那个诸葛亮绝对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主,你日后坐镇宛城,绝对不可大意。”刘福闻言叮嘱道。
“微臣记住了。陛下,不知接下来可有什么安排?”司马懿点点头,问刘福道。
“要说安排嘛,的确有。不过这不是你该关心的事情了,如今你已经不是情报司的人,有些事情还是少打听的好。”
“多谢陛下提醒。微臣一时还不能适应现在这个新身份。那个,陛下,微臣能问问为何要将微臣任命为宛城太守吗?比微臣合适的人选,在朝中应该也有不少才对。”司马懿小心翼翼的问道。
“……是你爹的请求。你也知道,你爹为了西汉付出了很多,他的面子朕不好驳。”刘福沉默了片刻,对司马懿实话实讲道。
一听是自己那个老子在背后搞的鬼,司马懿只能选择接受。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其中司马懿行二。在司马懿还很小的时候,司马懿就是家中的‘混’世魔王,为了将司马懿教育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司马防不知道‘抽’断了多少根戒尺,可惜收效甚微,司马懿依然我行我素,直到被司马防送进了兴汉学院。
本来司马防送司马懿去学院是为了耳根清净,并不指望学院能够将司马懿给教育的重新做人。但出乎司马防所料,司马懿进入学院以后就像是如鱼得水,再也没有闹出什么让司马防火冒三丈的‘混’账事。
司马防很是庆幸自己的这个英明决定,但庆幸没多久,司马懿的一个决定差点叫这对父子翻脸。司马懿对文事兴趣缺缺,但却对兵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司马家一向是以诗礼传家,忽然冒出司马懿这个叛逆分子,叫司马防差点干出大义灭亲的事情来。
后来虽然经过多方说合,父子终究没有反目成仇,可二人之间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司马防有段时间甚至不承认司马懿这个儿子,而司马懿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跟老子作对,不仅进了兵学院,还因为成绩优异进入了情报司。
这几年司马防的年纪越来越大,‘精’力越来越不济,司马防也开始考虑起身后事,他不担心司马家的香火,也不‘操’心自己几个儿子的前程,唯独放心不下的就是二儿子司马懿的将来。
为了让司马防安心,刘福这才答应了司马防的请求,将已经是情报司中级官员的司马懿安排进了文官之中。以司马懿的能力,做一个太守那是绰绰有余的,宛城‘交’给司马懿,刘福并不担心,哪怕需要面对的是诸葛亮,冢虎对卧龙,还是很有看头的。
拒绝了司马懿派人陪同的提议,刘福带着黄叙几人离开了宛城。至于与诸葛亮签订和约的事情,刘福已经全权‘交’给了司马懿负责。
刘福要去新野一趟,这个决定只是临时起意。在听到诸葛亮提到新野时,刘福脑海中不由想起了自己身边的一个名叫姜的亲卫将。这小子两月前刚刚得了一个大胖儿子,而那个胖小子的名字叫姜维,还是刘福亲自给取的。
后汉时期的名将,一是姜维,还有一个就是邓艾。姜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日后肯定会成为自己帐下的一员大将,而邓艾,既然想起了自然就要去找找看,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成为自己日后的麻烦吧。
刘福可信不过诸葛亮的承诺,先小人后君子,这样至少不容易吃亏。这次去新野找到了邓艾最好,要是找不到,那日后也不会感到有什么遗憾。
抱着这个心思,刘福带着黄叙等人悄悄离开宛城,一行数十人打扮成行商,向着新野的方向进发。这次跟着刘福出来的人可以算是西汉的将二代,他们的父辈大多正在各军中效力,而他们这些稚虎,则是统一划到了刘福的帐下,时不时的会派去各军积累经验,但正式任命却并没有下达。
比如黄叙,他与司马懿年龄相差无几,所立功劳也差不多,但对他的任命刘福却迟迟没有决定。黄叙是黄忠的儿子,如今黄忠还在踏白军中担任主将,而黄叙就是刘福眼中要接黄忠班的人,此时不任命,只是刘福想要多跟黄叙相聚一些时日,等到这次宛城之行结束以后,黄叙就要去踏白军听候差遣。
‘私’底下刘福已经跟黄叙漏了口风,而黄叙也很珍惜此时能与刘福相聚的这段时光。二人虽有君臣的名分,但关系却极好。应该说刘福与这些官二代,将二代的关系都很不错,许多话这些年轻人不愿意跟他们的父辈说,但却愿意跟被他们视为大哥的刘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