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客有佳人不请来 (一)
2015-05-03 作者: 芷陌
第44章 客有佳人不请来 (一)
火辣辣的太阳让人提不起半点兴头,何况是在如此崎岖的山路。巴山楚水凄凉地,大巴山的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
驾车的车夫一个劲的在吆喝,马鞭打的噼啪响,不仅如此,连力夫趟子手也在帮忙推车。长长的车队,偏偏还有一群人骑着一人高的马,悠然自得的摇着折扇,仿佛春游一般。
他们都穿着长褂,与短褂装束的车夫力夫全然不一样。那些凶神恶煞的趟子手也一脸敬畏的看着他们,听他们在那高谈阔论。
“王先生,如何,这巴山的路不好走吧!”与他们不一样,他们的少东家却是能和这些人说上话的。
不仅如此,少东家还将自己的蜀锦大氅毕恭毕敬的递给了为首的中年人,他伺候老东家都没有这么用心过。听说,为了请动这批人同他随行,他一下子就洒了一万两银子下去。一万两,那是多少斤米面了!这趟走货,前前后后,累死累活,他们才拿不到二两银子。这差距也忒大了点。
这老先生倒是好说话,人又诙谐,听说是成都府过来的,身边都是他的门人弟子。唉,要是自家那几个小子也能跟在他们身边就好了。
留恋的扫了一眼后方,有些气虚的力夫再度吆喝起来,“前头不对头,碰到坑包喽!”
独有的四川号子响起,后面的人一听这话就知道,前面的路有点问题,碰到了坑坑包包,需要用力一起推。
川号子是四川独有的劳动民歌,主要集中在川江,以及劳动场合。力夫用的这种叫做赶山号子,专门用来做信息传递,同时也是鼓舞人心的。
“先生,你看秉辰兄这长枪如何?”一位清瘦的学子,见到前方某人挂在马侧的长枪,不由得有些侧目。
他口中的先生抓着缰绳,两腿一夹,策马翻上了一道小坡,嘴里竟然有些自责:“都怪我,早知道川路崎岖难走,就不该找他们借这高头大马。这走川路,还是要川马好用。”
他扫了一眼杜秉辰的枪,叹了口气:“当然是好枪。这枪唤作林明敦中针枪,前几年,江南制造局仿造过,我来四川后,发现四川制造局也在仿造。倒是没想到,秉辰这里也有一杆。我看秉辰的人马,就这杆中针枪和那杆毛瑟84枪最为精良。”
“湘绮先生这可就说错了。”一位留着八字胡的长褂学子有些不同意,“要说这洋枪么,还是要以量致胜。中针枪容易走火,否则,江南制造局那一万多中针枪也不会无人领用。至于毛瑟84,我朝钢铁性能不佳,仿造实在困难。依我看,秉辰的洋枪,还是马梯尼枪最好,性能稳定,数量又多。若是使用得宜,胜过千军!”
这人说的正是一桩尴尬事。林明敦中针枪,闭锁方式在原滚动闭锁方式下改进其组合弹膛和闭锁机构,使它变得更简单、更精准。清朝曾于1871年至1884年间购买了14,400支,并在1884年开始在江南制造局制造,后因产生走火疵病,让人颇为头疼。该枪除江南制造局外,四川、天津等机器局也曾制造。也不知道杜秉辰在哪里搞来的这枪。
至于毛瑟84,此枪系德国著名枪械设计专家彼得·保尔·毛瑟于1866年发明,1871年为德军正式采用。采用枪机旋转闭锁机构,闭锁突榨位于机头部位。闭锁时突榫支撑在节套前端的闭锁内,左右对称,受力均匀。由于其闭锁与击发机构平稳可靠,在近代步枪中得到广泛运用。除江南制造局1883年试造12支外,四川、河南、广东、广西等机器局曾先后生产。
说起来,此事和湘绮先生还有一些关联。前年,四川制造局想要仿造枪,闻听此事的湘绮先生就给他们推荐了毛瑟84.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在四川出现这枪的踪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朝武备,坏就坏在这个器上!朝堂诸公,因循守旧,八旗军,绿营,战斗力底下。地方冗员太多,民生凋敝。再不变法改革,也不知道哪天就亡了!”一位长得有些健壮的学子语出惊人。
“旭陵慎言!”被称为湘绮先生的老人猛然回头,出声警告说话的这人。
一时之间,大家都有些意兴阑珊。
其实,湘绮先生这次带他们,出游,未尝不是有带他们避风头的意思。
湘绮先生,也就是王闿运,早年怀抱帝王之学,也就是传说中的屠龙术。他曾试图参与治世,大有作为,然而屡遭打压,无法施展抱负。于是他决定不再出仕,而是撰书著经,开学授徒。
正因为这番遭遇,他“纵横志未就,空余高咏满江山”的傲岸之气未有稍减。平时嘻笑怒骂,讥弹嘲弄,无所不至,人们常惮怕他,当官的和那些腐儒更是见到他就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