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煌汉 > 第58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第58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58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2015-05-03 作者: 芷陌

第58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采薇组织了一下语言,当场就拿起随时携带的书册给王摩解说起来。

清朝绿营,军阶由高至低分别为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及把总。清朝因为明朝的缘故,在地方上广设守备。

1807年,绥定府,也就是达州,便爆发过一次绿营大起义,当时绥定府的绿营便是守备职。

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军事区,区的最高长官为总督,不设总督的区,则兼领提督的巡抚为最高长官。每个省的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或兼领提督的巡抚。

省下分若干镇,镇的长官为总兵。镇下分若干协,协的长官为别将。协下设营(应也有直属于镇的)。

营的长官为参将、游击、都司和守备。营下设汛或哨,他们的长官为千总、把总和外委千总、把总。

总督、巡抚、提督、总兵都有自己亲领的直属部队,称为标,如督标、抚标、提标、镇标等。

总督、巡抚虽身为军事统帅,并非武官,不直接统帅军队。因此绿营的最高武官为提督,战略单位为镇,基本编制单位为营。

每个营的编组情况是不一样的,从近千人到数十人不等。再加上吃空饷等,人数说不定。

绿营兵士兵实行募兵制,一般招募兵籍之家的子弟或驻地青年,入伍后即终身服役,但一般到五十岁可以体衰力弱为由退出现役。

绿营兵的军官来源有两种:

一是行伍出身,清制视为武职“正途”士兵按照守兵升步兵、步兵升马兵、马兵升额外外委这样的顺序晋升为军官。

二是武举,乡试中试者为武举人,汉武举一、二等者授营千总,三等授卫千总。会师中试为武进士,也分一甲、二甲、三甲。历史记载武举人有关天培、王锡朋,武进士有葛云飞。

吴文举想考武举,就是想进绿营的系统。只是,见惯了绿营烂事的他,有些犹豫。

绿营溃烂,吃空饷,喝兵血吞饷银,危害地方,战力又弱,里面关系盘根错节。

而且,蛮清重文抑武,武官官品高,地位低得很。并且,最近一直在裁汰绿营,虽然动作缓慢了些。

这次进攻涉及到的保宁府,境内驻扎有近四千人的绿营兵,加上三营练军即勇字营两千余人分驻各处。顺庆府绿营兵少了一营,练军多了一营,总数比保宁府却多了五百人。

地方上的民团的话,这两个府内的民团有超过万人的规模。

不仅如此,这些清军的装备很先进,至少五成装备了火枪,甚至听说他们装备了七连发枪和十三连发枪。

王摩听完,皱紧了眉毛。

打是肯定要打的,但是,军政府目前杂事太多,根本没办法分心。

王摩本部如今又重新扩展招募,扩展到了一千五百人,但火枪依然只能装备一个教导模范连,还得换人使枪练手。

因为忙着春耕的缘故,仅剩的铁匠在加班加点的做农具,只有少部分才在做武器。结果就是本部战兵很多连百辟刀都没有配齐。

放出去的三个营战果倒是非常丰硕。本部和他们接洽了三次,共接收骡马近千头,粮食十万石以上,缴获的钱财,布匹,食盐等物资无数。

他们交换回来的官兵成了王摩士官学校的最早学员和教师,通过和这些人的讲述,王摩基本确定,这几个营对游击战法掌握得相当不错。

王摩派给他们的人员,主要是新培训的医官和监军官,以及老师。

王摩对他们的要求是,像红军一样,越打越强,而且,保持学习文化的习惯,还要将军政府的理念向其他人传播。

当年天理教起义,甚至靠打白条的方式,在数年间深得齐鲁和直隶百姓的民心,王摩这可是准备真心诚意的准备几年后给百姓分田地。

所以,三县对于江口王家分田地一事多有风传,百姓佃户多有投奔,结果一进来就撞进军政府这块吸铁石。

关于装备,教导连有人去教他们使用火枪。其实,民团手中本身就有不少火枪。

那话怎么说来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在王摩看来,他们也就是运输大队长的货色,奈何自己根基薄弱,只能眼馋。

不过,他还是要求只准小批量使用敌人的火枪。

因为,无论是民间,还是清廷军队的火枪,都面临很大的质量和保养问题。

别用枪没把别人干死,先把自己送阎王那过夜,那就冤枉了。

质量参差不齐,花样又多,这样的东西,怎么能被军队规模化使用呢?

他摊开地图,看着敌我态势,用笔写写画画,蓦然一声长笑。

“传我军令,命不负、无当、神策三营,以章怀山为中心游击,然后,自由奔袭来犯之敌,以困敌扰敌疲敌为宗旨,引导敌军进入绥定府境内。”

采薇眼神一凝。这个时候,还去招惹绥定府?

王摩却是这样想的。

顺庆府加保宁府,出兵四千,火器也很多。但是,山区,特别是马上就要到雨季的山区,这种优势非但不是优势,还会成为累赘。

他们的战斗力,姑且重视一下,很有战斗力,但统领不一,敌情不明,而且战斗意志也差。

唯一的优势就是装备和人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