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夙梦空流景
2015-05-03 作者: 芷陌
第132章 夙梦空流景
做军师的诸葛亮从来不会问刘备,箭为什么会那么少,还要他去借箭。因为,知己知彼,这是军师的本职工作,还要别人来给你解释?
可惜,王摩既不是诸葛亮,更不是刘备。
听杨锐这么一说,他就没有继续追问。杨锐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如果有突发情况怎么办,他统统没有过问。因为,这才是体现一个人能力的时候。
包括煌汉政府很多权利,下放之后,他都很少过问,都是如此。他知道自己最多也就算中人之姿,那些人在熟悉了规则之后,会完成任务。这就是信任。
“府主,恕职下不懂,为何你一定要邀约这些凶人汇聚此处。我瞧他们,多是桀骜不驯,居心叵测之徒,这万一有什么算计……”
杨锐在煌汉政府这边历练了这么久,也算是完成了由一个青涩的士子向一个还算熟稔政事的官吏的转变。可比起王闿运他们,他还是缺少阅历和见识。他虽然被王摩吩咐去准备比武大会相关的事情,可是他真的想不通,为什么要这么做。
王摩笑笑,这个疑问,采薇刚才也问过。
其实很简单。他是效仿后世号召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归国建设一事,故意召集这些武人。
练武有成的人,需要传承,需要各种进补之物。所以,武人,必然是势家豪强。反倒是文人,有更多平民进取的机会。
文以儒犯法,侠以武犯禁。当世儒者阴柔内敛,武者阳刚暴烈,论起谋算来说,儒者阴谋居多,而武者阳谋居多。因为他们更习惯用武力而不是其他手段来解决问题。
所以,和武人打交道,不需要那么多花花肠子。
当今天下,大批的武人,虽然限于见识和阅历,不明白许多事情,但是,他们有一颗忠肝侠胆。
如果说,虚拟的郭靖证实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那么,以晚清民国武者为首的这批人,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无论是王五,霍元甲,黄飞鸿,还是李书文,孙禄堂……这些后世耳熟能详的武术宗师,许多人或许曾经质疑过他们的技艺高低,但是,质疑过他们的爱国爱民之心么?
他们保的是蛮清,还是华夏?或者说,他们以为蛮清是华夏。
元清是不是华夏呢?
王摩认为是。
首先第一点,从血缘上讲,从匈奴甚至更早的胡族开始,普遍的观点是,他们是华夏内部政权的失败者与当地土人的结合。只是后面与更北方的土人杂交,让这份血缘变得稀薄,让近亲变成了远亲。
但他们是外人么?五服,九族,之内才是亲人,九十族之内就是仇寇?这说法说不通。
所以,元,清,都是华夏自己人建立的政权。换句话说,自古以来,或者说,五千年前是一家。当然,别人不知道或者不承认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二点,从文化上来讲。
元就不说了,元虽然野蛮,但是,汉化的程度不用说,非常深。清也不用说,不管他们如何改马甲,如何剃发易服,从根子上讲,这些野蛮从属于汉文化的行列。
建州女真人,世代生存在东北,在汉,这里是辽西郡,在唐,这是藩属国,在明,这是大明奴儿干都司的地界上。他们到底是华夏内部的叛贼,还是入侵华夏的外敌?
这些天之骄子的手段,屠城也罢,剃发易服也罢,是新鲜手段么?
蚩尤被黄帝抓到了之后,车裂,剥皮,鼎烹分食,华夏上古征战之时,动则屠城灭族。至于剃发易服,华夏历史上多少次更改胡族的发式服章?
所以,手段不新鲜,都是华夏老祖宗玩剩下。只是,结果很惨重,本来对别人用的,被自己人用在了自己身上。这属于历史的倒车,属于华夏的悲剧。
但是,能说不属于华夏?那些蒙古人和满遗,那些个洋奴和汉奴说不属于就不属于啦?什么时候,华夏轮到他们做主了?
这些天之骄子,可称逆子。连同民国这个抽洋媚外捧臭脚的东西也是,逆子!
谁家没有逆子?因为是逆子,因为带来了伤害,所以,不认这个儿子?
逆子可以打,可以骂,可以杀,但哪有不认的道理?
那不是华夏历来的做法,也不是王摩倡导的做法。
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说来说去,这是华夏自己出了问题。
所以他讲,杀奴复汉,除了不可救药的人,其他人都是网开三面,给他们改过的机会。
蛮清、民国不过是华夏的逆子而已,那么,那些效忠蛮清和民国的这些武人到底是爱逆子如痴如狂,还是爱父母如痴如狂呢?
更何况,孙子讲,就食于敌。武学大会,不费一兵一卒,用名利,将天下豪杰引入毂中,这是在挖别人的人才根基。就像曹操的求贤令,每块土地上,一段时间内,真正的人才就那么多,走了一个就少一个。后世的那些华人精英也是这样,例如钱学森这样的人,走一个少一个。
就食于敌,可不仅仅是食!人才,资源,许许多多的手段,这不过是总体战的一个方面。
这打人要打脸,杀人要诛心。能够练武成才的人,亲朋故旧就不说了,自己肯定在当地是一方豪强,拉拢了他们,就相当于在敌人的地盘上有了无数自己的队友。
这样的好事,瓜娃子才不干呢!
现在这种技术和社会条件,不能像后世那种电报乱飞,各种地下通道,那么,只能用名利做成梧桐树,吸引金凤凰。凤凰一到,自然百鸟齐聚,万禽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