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功业向如此
2015-05-03 作者: 芷陌
第164章 功业向如此
PS:看《煌汉》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在重庆府的动荡尚未平息的时候,王摩正看着眼前的坚城发怔。阔别许久,旧地重游,这蓉城却让他如此纠结。
蛮清的成都府,下辖三州、十三县,通称“十六属”。三州即崇庆州(今崇州市)、简州(今简阳市)、汉州(今广汉市);十三县即灌县、新津等十三个县城。现如今,煌汉杀奴复汉军政府的华夏军已经从绵阳下江油,过什邡,克彭县、汉州,降新都、新繁,大军前锋已经抵达成都县,锦官城遥遥可见。但料想中的箪食壶浆并未出现,反而越来越感受到强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不仅仅是当地民众的排斥,还有煌汉内部的压力。再看到那满目疮痍的芙蓉城,一地狼藉的天府之国,王摩的眉头怎么也不能舒展开来。
杜若飞确实已经逃逸,放弃了盘踞成都平原的希望,但他临走之前,干了几件大事,势必让王摩不得安生。
此刻,跟在王摩身边的原新都知县,就在诚惶诚恐的给王摩解释杜若飞干的奇葩事情。
“禀府主,杜逆先前攻掠成都,索取无度,横征暴敛,伤了农时,也使得成都府城岌岌可危,几乎无日不战,死伤无算。这还不算,听到府主大军奉天剿贼,攻占绵州,他大为恐慌,一边劫掠当地商户,重金请藏、羌、彝土司出兵,并大肆拉壮丁民夫,裹挟妇孺,闹的三州十六县人心惶惶。等什邡那边绵州籍的军士起义的时候,他知道事不可为,所以大肆封赏,裹挟了许多财物人口超南方遁逃。成都府有的地方已经十室九空,这还不算,留下的人还被他的封田令给迷惑,抗拒官府。下官也是不得已……”
王摩微微一笑,并不作声。但他的脑子里确实是非常恼火。因为,杜若飞的封田令其实就是仿照煌汉的土地改革,只要是向他效命的人都能封田。但问题是,他把每人能得的田亩数量扩大了十倍都不止,又将那些不愿离开故土的宗族势力全部分封成为某县知县,某将军等等。这局面,怎一个乱字了得。
可以说,华夏军此刻每前进一步,都会遭遇巨大的困难。名义上能拿下县城,是因为那些宗族势力知道不能明着抵抗,因为打不过,可暗地里使的绊子,不知道有多少。
征兵,无人应,征民夫,无人应,道路被人破坏,后勤在当地全然无法收集。军士们眼中的愤怒和迷惘越来越严重,眼见成都府在望,士气却不复之前的旺盛。
不仅如此,成都府里的四川总督丁宝桢等文武官僚,还有满城的旗人,也不甘寂寞。他们扛住了杜若飞的明枪暗箭,信心大增,更不会畏惧王摩率领的华夏军。更何况,他们也知道,这是生死之战,国运之战。
成都的满城,也叫少城,是康熙年间,四川提督年羹尧强令征调全川物资,在明代蜀王所建少城的基础上,仿照北京胡同,重新建城。而第一批入驻者,就是当年入藏平乱的满蒙军队。
满城这个东西,便是蛮清历史上独有的历史糟粕。因为鞑奴知道自己人口远远不如汉人,又恐重蹈当年蒙元覆辙,所以,在繁华之地,在要地,设满城,只准满蒙人入驻。满城是绝对的军事要塞,是大城中自成一体的小城。
在后世的历史书中,辛亥革命之时,满蒙八旗旗人汇聚满城,负隅顽抗,而最终,几乎所有的满城全部被捣毁,连地名也被取缔,残存的旗人很多人更是改名换姓,不敢声称自己是旗人。直到许多年之后,妖芬再起,他们又出来兴风作浪。
而成都府的满城,有人口三万余人,兵丁五千余人。并且,因为四川制造局的存在,因为要镇压康藏等少数民族势力,所以战斗力和装备并不弱。虽然城外被杜若飞肆虐的厉害,但城内近百万人口和没来得及解押出去的物资,便是丁宝桢他们的底气。
成都平原历来盛产粮食,加上商旅频繁,城内的物资非常多。再加上先前要供应在南方和法国人作战的清军,在川内筹集了大批物资,正在清点分批运走的时候,被突然变幻的局势扰乱了节奏,大批物资滞留成都。保守估计,这些东西,足够成都府固守一年以上。这还不算城外的物资。
正是因为如此富饶,王摩才势在必得。可现在,他竟然有几分无从下口的苦恼。回想起昨天接到的情报,他陷入了深思,到底要不要强攻成都呢?
攻下绵州之后,军政府所得颇丰,粮草物资不计其数,但遽然扩大的地盘,却带来了另一种危机。
目前军政府四面出击,东面石忆达王大虎等人与哥老会对峙,并伺机进攻陕东南,巴东三峡地区。此处战兵一万两千人,但兵员实际上已经快要扩展到了十万。北面吴六安继续朝着河套平原攻击,此处战兵实数只有八千,裹挟的民众却已经超过了三十万众。西面霍骠骑领军攻掠康巴,只骑兵一千,其他的全是当地的部落兵。藏羌部落的马队颇多,霍骠骑精挑细选都已经将骑兵扩展到了快一万,都是马战的好手。另外还有防备甘肃来敌的石敢当驻军等。而南面王摩自己领军,更不用说,有编制的军士已经超过三万,而招募、俘虏、投靠过来没有编制的军士民夫恐怕有近五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