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九 风雨欲来
2015-09-21 作者: 宣大总督
二九九 风雨欲来
从黎澄那里回来之后,闻安臣便是开始接手那些状告耿义的案子。
他处理起这些事情来得心应手,经验丰富,而且正好管着快班和刑房等,做起事来也容易的很。每接一个案子,便先让刑房查卷宗,同时让快班去查访,去请证人过州衙来问询,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事情给理得清楚。
如此两三日间,就已经把所有案子给弄明白了。
而此时,耿义的身上已经背了十几个罪名,若是说之前的强X罪只能让他被处以绞刑的话,现下这些罪名堆起来,足够让他被斩首的了。
而且有这些罪名在,谁想给他求情,可得掂量掂量。
用恶贯满盈四个字来形容耿义,大致不差。
闻安臣报告了黎澄,黎澄已经准备上奏,请斩耿义。
巡检司巡检耿义被下了大狱的事情,在秦州传得沸沸扬扬,不知道的还真是不多。而且坊间疯传,他之所以下狱,乃是因为得罪了新任典史闻大人。这耿义也真是个不识相的,屡屡和闻大人作对。这不,挨收拾了吧!
这个传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的,由不得别人不信,闻安臣这个新上任不久的典史,已经是被许多人忌惮畏惧。
闻安臣听了,也只是洒然一笑而已。
耿义被下狱,这在秦州是一件大事。
而也是在此时,在距离秦州千里之外的,遥远的湖广布政使司江陵,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件足以影响朝廷政局,足以影响整个大明朝的大事!
当朝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于万历五年十月病逝!
一时之间,朝野内外,风云诡谲,暗潮汹涌!
张居正的父亲既然病逝,那么哪怕张居正是当朝首辅,按照惯例礼法,也应带回乡丁忧,守孝三年。
而若是他回老家守孝去了,那么自然,就不能再担当首辅了。
张居正当然不愿意。
一来,他确实是极为贪恋权柄的一个人,是不会放弃现下手中的权力的。一旦回乡丁忧,则身上再无官职,手上掌握的权力也会随之烟消云散,至于丁忧完毕,三年之后……三年之后,朝野之中只怕没几个人记得他张居正是谁了。
二来,则是此时,改革已经开始,而张居正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预想中难度最大的一环——清丈天下田亩——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得相当充分,就待宣布开始了,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张居正怎么能离开大明帝都这个权力中枢?
若是没有他的推动,改革别说是顺利进行乃至成功了,只怕他前脚刚走,后脚他推动的这改革就要无疾而终。至于清丈天下田亩这件事,只怕还没开始就会胎死腹中。
张居正这些年来,打压反对改革的那些派系,有他在中枢坐镇,那些人自然是偃旗息鼓,老老实实的,不敢有什么异动,但一旦张居正离开,只怕他们就要疯狂反扑!
第三则是,他这些年,着实是得罪了不少人。回乡丁忧之后,失了权势,说不得会被怎么报复。
其实,就算是张居正自己愿意回乡丁忧,也有人不愿意他回去。这个人未必是万历皇帝,事实上,日渐长大成人,更懂事,也更有自己主意的万历皇帝,心中已经逐渐升起对张居正的不满了。当然,这种不满还没有表露出来,但已经在他的心中滋生。
事实上,关于万历皇帝对这件事的态度,明史上已经记载的很清楚了。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己卯,张居正父丧讣至,上以手谕宣慰......然亦无意留之。
也就是说,万历皇帝派人安慰了张居正,但是呢,没有留他。
若是万历皇帝真的对张居正极其以来,极其信任,又怎么会‘无意留之’?其实他已经是盼着张居正离开了,他是希望能够借着这个事儿让张居正离开朝堂的。或许,年轻的万历皇帝认为,只要是张居正离开朝堂,自己就能掌握大权,亲临朝政,不再被任何人拘束。
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想法没错儿。
向他留下的人,也未必是冯保,冯保虽然和张居正互相依仗,一内廷一外廷,互为奥援,但冯保逐渐势大,张居正离开的话,对他未必没好处。
不愿意张居正离开的是李太后。
倒不是说他们有私情什么的,稗官野史,不知真假,也不好作为依据。不过李太后对张居正的赏识看重是真真儿的,她将张居正倚为干城。这位太后也看的很明白,知道此时天下,只有张居正,才能够力挽狂澜,重新铸造一个大明盛世。
往小了说,是为了他自己,往大了说,是为了整个大明,为了这天下黎民百姓,反正无论如何,张居正都是不能离开京城,离开中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