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榜与二榜
2015-07-20 作者: 作壁上观
第十一章 一榜与二榜
时间交错,三月初九,放榜。
众多考生都拥挤在告示牌外,围得水泄不通。
其实早在初八夜里,至贡院封闭的阅卷场墙内便丢出了一个个卷好的纸筒,夹在竹筒里,山边便写了三批次进士的名单。
只是这种东西,只有最有权势家室的考生才能得到。
不过从昨夜起,那些无端被人恭维的人便有了预感,自己恐怕要中了!
只是有些人,本身自己也中了,便喜欢出来打趣人,最后大喜大悲,疯了的也不是没有。所以众考生还是要自己去读榜。
在贡院之中,一个没法躺下睡觉的地方呆了三天三夜,若是没有上榜,那是如何的惨绝人寰。所谓名落孙山,便是当时人世间最大的悲剧。
君不见,八十老翁千万卷,三年一考复三年。君不见回乡路上山崖间,多少秀才永沉眠。
有好事者看到自己上了榜,于是在为自己高兴之后开始读榜。
那些进不来的人,便在后面踮着脚看,看不着就听。
第三批,竟然只收了三十九个,比起宋国动辄一千进士,差的太远。如果说魏国的进士,价值是院士,那么宋国进士的价值顶多算的上研究生。
念过第三批,开始念第二批十人,也有其他人开始念名单,各种口音,声音越来越大。
十名进士念过之后便是前三甲了!
众人突然同时停止屏息:“第三,左玉明!”
目光前移:“第二,辛赞!”
最后哪一个,三甲头名所谓的状元第一候选人(还有殿试),众人吞着口水缓缓念出了那几个字:“第一进士,胡铨!”
众人中很多人都是认识辛赞和胡铨的,此时想要向他们道贺,却见两人根本不在此地。都是很疑惑。
一名也是中了举的举子站了出来道:“辛赞兄与胡铨兄在客栈准备殿试。两人都是大才绝对进前十三,状元之争也就在两人中展开,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来看榜,更何况考试之前就有朝中之人说过状元会是他们中的一个。如此看来,那位仁兄眼光倒是独到,很不一般。”
如此一番话倒是引得了一些人的注意,有些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参加考试,根本没有指望过会中(胡铨最初就是这么想的,要知道历史上,胡铨是1128年的第一,被点位殿试第六)。
所以这些人听到这样的内部消息都是围了过来,有人问到:“赵兄,这是怎么一回事,说于大家听听罢?”
那姓赵的进士挥着手中纸扇,然后猛然往手中一敲,收拢扇子道:“事情是这样的,考前一天,我们正在凤仪客栈大堂讨论十科的涵义。当时就坐一共六人,还有两人搭着凳子坐在桌边旁听。就坐六人有五人前十三名。旁听的两位仁兄也是第三批。唯独有一人,没有上此榜。”
虽然说得和众人问的没关系,但是刚刚下榜,所有的上榜之人都是巴结的对象,那为何有一人没有上榜?若此人是大才,只是今年没有发挥好,若是出钱资助其读书三年之后中了三甲,岂不是让自己的官途也可以恒通,所以众人倒是很上心。
看着各种表情的众人,赵姓进士才缓缓道:“此人根本没有参加科考,只是听我们讨论策论与邦交。随后却直接说了一段话。”
此人未参加科考?那么事情就越来越奇怪了,为何没有参加科考,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那赵举人才面色沉重的说道:“他说,若是春闱,第一名必定是胡铨兄,第二名必定是辛赞兄。”
有名认识赵举人的举子道:“这有什么,两人中头名的概率最高,想来只用猜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罢了,有一半的可能会猜中,很好猜。”
赵举人轻视的一笑道:“若是真的如此,我还说给你们听?你到底听不听?”
那人看着听故事听的上瘾的众人识趣的说道:“听听听,赵兄继续!”
赵举人才说道:“此人还说,若是到了殿试,辛赞兄和胡铨兄对邦交的观点不改变的话,状元会是辛赞兄,胡铨兄必定是榜眼!”
“啊!”众人哗然,既然那人都说对了第一次,那么自然后可能对第二次。于是问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