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国家命运 > 第一章 黑云压城

第一章 黑云压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章 黑云压城

2015-08-29 作者: 陶纯

第一章 黑云压城

1世界进入了核时代千百年之后,那时的人们回望历史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们一定会把核爆炸的蘑菇云,当作20世纪、乃至人类有史以来最具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之一。因为以原子弹为代表的核武器的出现,使人类的头顶上,似乎永远悬挂上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末日即将来临”成为人类永远的噩梦。

然而,当1900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意识到,世界将进入核时代,天才的科学家们仍然在为“原子核”这个东西是否存在而绞尽脑汁。

“原子”本是希腊文名词“atom”。在希腊文里,意为“不可分割”。两千五百多年来,没有人怀疑这个说法。直到1897年人类即将迈进20世纪门槛的时候,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从阴极射线的研究中证实了电子的存在,并进一步证明它是一切化学元素原子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这就说明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从而推翻了“原子不可分”的理论。

时光进入20世纪,天才的物理学家们加快了对原子世界的认识1902年,法国科学家居里夫妇发现了自然界放射现象并指出了放射能的强度;

1905年,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以及质量和能量的关系方程式:emc2;(注:此处的2应该在c的右上角,为c的2次方)1913年,丹麦理论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结构的量子化轨道理论,超越了在牛顿之后维持了两个世纪之久的物理学法则,在小小原子的内部,建立起了一个世界;

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人工核反应,用a粒子轰击氮核,成功地把氮变成了氧和氢把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并将这些反弹回来的粒子(氢核)命名为“质子”;

1929年,英国物理学家考克饶夫和瓦尔顿制造成功世界上第一台“静电加速器”;

1931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从a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中子的发现,是人类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子未发现之前,人们对于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是不清楚的,发现中子之后,人们才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一般认为,人类进入核时代的大门,是由中子打开的;

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施特拉普斯曼在研究中子与铀核的作用新形成的各种放射性元素中,发现了铀的裂变现象;

1939年,居里夫人的女儿、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提出铀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可能性;

1939年,丹麦理论物理学家玻尔和他的合作者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原子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引起这一反应最适宜的核素就是铀235。这就找到了人类打开原子弹奥秘的“金钥匙”;

从此,人类正式进入了核时代。

将近3个世纪以前的1721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按照武器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深思,并预测过武器发展的前景。他说:“我觉得不寒而栗,生怕到了最后,有人发现某种秘密,而能用最简单的方法,置众人于死地,整个地摧毁一切民族和一切国家。”

两百多年后,他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寂静的沙漠,一望无际。突然,一道奇异的光芒仿佛从地球的心脏喷薄而出,瞬间形成巨大的火球,膨胀着、升腾着,直抵云端,其光芒映彻天际。震颤不已的天空,突然幻化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蘑菇云下的沙漠在熔化,凝固成坑坑洼洼的玻璃体。

这一天是1945年7月16日,人类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相当于2万吨TnT当量,爆炸中心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1万倍。

本来,纳粹德国离人类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距离最近。德国没有首先制造第一颗原子弹,这对德国的科学家们是一个打击,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则是一件最为幸运的事。

在离核爆心约十公里的地下指挥所里,后来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望着滚动的火球,不由联想起印度圣诗《勃哈加瓦基达》中的几句:

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显威;

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

望着巨大的不断升腾的蘑菇云,他又想到了这首诗的另一句:

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毁灭者。

这个时候,除了美国的极少数人,世界上没人知道美国制造出了原子弹。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认识这个可怕的怪物,是从日本的广岛开始的。

半个多月后,1945年8月6日的早上,美军第509空中联队的3架B29型轰炸机,依次从太平洋的提尼安岛上起飞,直奔日本广岛。8点14分,投弹手揿动电钮,飞机底部弹舱开启,弹出弹舱的原子弹扑向广岛,机舱内的人迅速戴上护目镜。透过镜片,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紫红色的小火星。火星瞬间扩大为耀眼的火球,翻滚着向外扩展,熔岩一般覆盖了整座城市……

投在广岛的原子弹代号“小男孩”,爆炸当量1.25万吨。战后日本对外公布罹难人数为176987人。

灾难并没有结束,3天后,笼罩在雨涡的日本长崎,空袭警报尖厉地叫着,人们四散逃命。突然,一道强烈的闪光撕开了天空。闪光过后,天黑了,整个城市在黑暗中崩裂了。一个巨大的火球被烟尘包裹着,朝天空翻滚。

大雨如注。天是黑的,雨是黑的。整座城市一片废墟,尸横遍地。幸存下来的人们在废墟上蠕动,被烧得面目全非。一部分尸体保持着生前原有的姿态被烧焦了,一辆电车的残骸里,挤满了把着扶手的尸体。爆炸中心区,尸体已被气化,焦黑的地上留下一副副人体形状的影子。

毁灭长崎的原子弹代号“胖子”,爆炸当量2万吨,造成四万多人死亡,6万人受伤。

又过了4年,1949年8月29日,苏联西伯利亚的荒原上,一朵蘑菇云突然升起,照亮了整个荒原。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52年10月31日,太平洋上的埃尼威托克岛,一座高约两层楼的巨大炸弹,静静地躺在小岛上。小岛四周的洋面上停泊着各式战舰。战舰是旧的,上面安放了各种仪器设备,空无一人。随着一声惊天的巨响,小岛没了,小岛所在的位置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海水形成的数十道涟漪向外扩展,每道涟漪高达数十米。一艘艘战舰先是燃烧,爆炸,然后被巨Lang撕碎,顷刻间被海水吞没。这是美国爆炸的第一颗氢弹,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颗,代号为“麦克”,爆炸当量1040万吨,相当于八百多颗扔到广岛的原子弹。

1952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1953年8月12日,苏联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

1960年2月13日,法国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1945年,《纽约时报》在报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时,用的题目是:“末日即将来临”!

核威胁的阴影,笼罩了世界。

2美国一直在考虑对中国使用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下午,苏联设在中苏边境和蒙古国境内的多个观测站,以及美国设在世界各地的11个情报观测站,同时捕捉到中国核爆炸所释放的电磁脉冲,日本也从地震波和大气放射性烟云测量中确认,中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枚原子弹。

2007年的夏天,我们驻足在中国西部的荒原上,这里就是中国罗布泊核试验场。核火燃烧过的荒原,坚硬的沙砾呈现出灰黑色,火柴棍大小的小黄花开在其间。锈迹斑斑的铁丝网围住一大片荒原,入口处,一根水泥桩上刻着五个大字永久沾染区。铁丝网内,有四个巨大的水泥基座,连接在基座上的钢铁塔架扭曲着卧在地上。一块一米多高的花岗岩石碑立在四个基座的中央。我们蹲在石碑前,仔细辨认着。石碑正面是张爱萍的草书:“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心。”石碑背面是原子弹爆炸日期和立碑日期。石碑严重风化,字迹已经残缺不全。

这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中心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爆心。现在,这里仍然是常人难以涉足的军事禁区,这里的水文地质和土壤样品仍然是国家机密。太多的秘密仍然不为人知,太多的疑惑直到今天仍未解开: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不顾一切搞原子弹?有人说是被逼的,那么,是谁在逼?轰炸中国的原子弹为什么最终没有落下?又是谁参与制造了原子弹?

还有导弹、卫星。至今人们难以理解的是,以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为什么敢,又怎么能搞成“两弹一星”呢?可是竟然搞成了。

我们一直有一个愿望:写一本关于“两弹一星”的书。真实地写,写出事情全部的真相。当然,我们知道这非常难。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从陆、海、空对朝鲜展开立体进攻。与此同时,美国军舰游弋于台湾海峡,美国战机入侵中国领空。蒋介石来到海防前线视察,对官兵训话,声称要反攻大陆。福建沿海地区遭到台湾飞机猛烈轰炸。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很快把朝鲜战局稳定下来。

在美军遭到沉重打击后,1950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会上公然说道:“我们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应付军事局势。”

一名记者问:“那是不是包括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回答:“包括我们拥有的各种武器。”

记者继续追问:“总统先生,这是不是说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又说:“是的,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它。”

显然,如果使用原子弹,美国的目标当然是中国,中国军队参战前,联合国军已将**军队赶至中朝边境,如果中国不出兵,美军取胜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在当时,主张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的主要是军方的人,麦克阿瑟对杜鲁门总统的影响最大。西方不少人认为,麦克阿瑟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考虑的不只是朝鲜问题,他说华盛顿根本不懂远东地区的政治,打败了红色中国的军队,就可以让蒋介石重返大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用核武器。事实上,他已经准备好了。

麦克阿瑟的计划是,把30到50颗原子弹投到中国的空军基地和敏感地区,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钴地带”。五角大楼不同意一下动用这么多原子弹,主张只对中国军队和物资集结地进行核打击。

从五角大楼后来解密的文件中,我们得知,1950年12月,一批还没装配好的原子弹运到停泊在朝鲜半岛海域的航空母舰上,供舰上飞机进行模拟训练。同时,一批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被送到美国设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冲绳。核攻击的目标,仍然是中国。

美国没投下原子弹,或许有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出于对自身的安全考虑。除了原子弹,美国动用了所有武器,其中有联合国禁止使用的贫铀弹和细菌武器。1952年3月,仅一个月,美军就出动飞机865架次,在北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投下大量携带病菌的老鼠、苍蝇、蜘蛛、土蜂等昆虫,造成二十多个城市和地区爆发霍乱、鼠疫。

1952年6月,世界和平理事会由来自瑞典、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苏联的7名独立科学家组成调查团,对美国使用细菌武器进行调查。中国科学家钱三强随团前往。钱三强陪同国际调查团听取了美国被俘飞行员诺克?奎恩关于投掷细菌弹的供词;钱三强又陪同调查团在山洞、医院检查受到细菌感染的士兵。一天,他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乘坐的吉普遭到美机轰炸,炮弹燃起的气Lang使吉普失去控制,差点翻下山沟……

很快,调查团拿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称:朝鲜及中国东北,确已成为细菌武器的攻击目标,美国军队以许多不同方法使用了这些细菌武器,其中有一些方法,看起来是把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细菌战所使用的方法加以发展而成的。

1953年,艾森豪威尔接替杜鲁门入主白宫,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向选民承诺,他将尽快、体面的结束朝鲜战争,而且不需要发动传统的攻势,也就是说,不需要美国军人在战场上去厮杀。能够实现这个承诺的只有一样东西原子弹。

艾森豪威尔后来在其回忆录《白宫岁月:受命变革19531956年》中写道:“为使我们的代价不至过于高昂,我们将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

在后来解密的白宫文件中还记录了另一件事:艾森豪威尔明确告诉来访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他打算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有确切证据表明,艾森豪威尔在他第一届总统任期内,有三次准备使用核武器,其中有两次是针对中国的。第一次是板门店谈判前,双方交换俘虏问题是个直接原因,美国的条件是一对一交换,中国希望双方都交出所有战俘。美国手里有11万中国战俘,而中国手中只有一万多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不可能答应。杜鲁门在任期结束前撤回了冲绳的原子弹,艾森豪威尔又把它们运到了冲绳,以便美国的轰炸机能随时对中国和**进行核打击。艾森豪威尔本身就是一名军事专家,他不止一次说过,核武器比常规炸弹便宜,美国军人的伤亡会更少,他甚至具体参与一些计划,在他看来,选择开城地区作为原子弹攻击的目标最适合。后来中国在战俘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这才有了谈判,自然也就不存在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了。美国后来把大量的中国战俘送到了台湾。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国代表在朝鲜的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虽然最终美国没有投下原子弹,但在其后的岁月里,针对中国的核讹诈、核威胁,从来没有停止过。

对朝鲜战场的惨状最有切肤之痛的,当数彭德怀了。卸任志愿军司令员回国之前,彭德怀特意来到一个尚没有名字的志愿军墓地,面对成片没有墓碑的志愿军官兵坟墓,肃然而立,身后的部下远远地看着他。

“你们不能跟我回去了,我彭德怀对不起你们。”他抬起右手,敬了一个长长的军礼,手没及放下,泪水便夺眶而出。

在回国的列车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其中有这么几句:“主席,朝鲜战争结束了,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我们吃了大亏,亏就亏在我们的武器不如人。我们的代价太大了……”

在中南海的一个放映厅里,毛泽东曾经看过一部关于朝鲜战场的纪录片。片中,一批批美军战机从陆地、从海上腾空而起,排山倒海的炸弹倾泻在我军阵地上,志愿军官兵在燃烧的火球中翻滚……放映结束,灯亮了。坐满了中央领导人的放映厅里寂静无声,人们仍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毛泽东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白色的银幕上,眼里含着泪水……

不久,总参举办炮兵武器展览,展览大厅里,有日本炮、德国炮、捷克炮,还有刚刚从朝鲜战场上缴获的各式美国炮。一天晚上,毛泽东突然来了一一在那些大炮前驻足观看。他对陪同的周恩来说:“过去我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现在看来,光有枪杆子还不行,还要有炮杆子,要有强大的海军、空军,没有,我们用枪杆子打下的政权就不稳,中国人就还要受帝国主义的欺负。彭老总说的对,抗美援朝的胜利,是用我国战士的血肉堆起来的。”

周恩来感叹道:“是啊,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就像一个软体动物,身子直不起来,只能永远爬着走。”

朝鲜战争虽然结束,美国对中国的仇恨并没有消除。美国这次打的是“台湾牌”。1954年8月3日,美国宣布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并准备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在此背景下,国民党部队疯狂袭扰大陆东南沿海地区。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奉命用重炮轰击金门。

台湾海峡的炮声一响,美国首先想到的又是原子弹。艾森豪威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美国不会为保卫金门、马祖这两个小岛派出军队,但决不会无动于衷。后面的话国务卿杜勒斯替艾森豪威尔说了出来,是他在访问台湾时说的:“我们必须使用原子武器。”

杜勒斯在公开场合多次说过,一旦在远东发生战争,我们将使用一些小型战术原子武器。在后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请艾森豪威尔对杜勒斯的话发表看法,于是他说出了那句让人难忘的名言:“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不使用核武器,就像你在打仗时找不到任何理由不使用子弹一样。”

“厦门将是第二个广岛”美国军队中,当时就有这样的说法。

艾森豪威尔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解释的:“我希望这一回答能帮助中国人了解美国保卫台湾的坚定决心。”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次核威胁,更深地刺疼了中国。

3毛泽东说:“这是决定命运的!”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说美国的核威慑、核讹诈是一个梦魇,那么,来自苏联的帮助,却使中国感到了丝丝暖意。

1954年9月9日,彭德怀和刘伯承应邀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核军事演习,同行的高级将领有粟裕、陈赓、许光达、刘亚楼、宋时轮、邓华等。就在赴苏联之前的8月20日,彭德怀特意请物理学家钱三强来中南海永福堂他的办公室,给部分即将赴苏的高级将领讲解原子弹的有关知识。钱三强乘坐的小车刚在永福堂院子里停下,一下车,就看到等在那里的彭德怀大步朝自己迎过来。

彭德怀上前紧握着钱三强的手,说:“我今天拜师求学,老师请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