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国家命运 > 第十六章(二)

第十六章(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十六章(二)

2015-08-29 作者: 陶纯

第十六章(二)

那一天,刚刚担任国防科委副秘书长的张震寰参加了会议.张爱萍让他先讲讲以前的预定方案。张震寰说,苏联专家在时,曾拿过一个用飞机空投的初步方案,他们当时有一个计划,就是核试验的主要数据拿回苏联测,在现场只做很简单的测量,比如威力测量,这很好做,省事。苏联撤专家后,二机部拿了一个初步建议,也提出用飞机空投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进行试验。中央专委会也倾向于这个方案。

但是,程开甲他们不同于这个方案,他说:“我们想走自己的路。”

走什么样的路?程开甲不建议空投。他的理由有三。一、第一次就用空投,飞机很难找准爆心,大量测试仪器和效应物就布置在爆心周围,若投不准,势必影响到测试的准确性;二、投弹飞机能否安全返航,是个未知数;三、空投方式的保密性也存在问题。

程开甲提出的这个思路,显然打动了众人。不用空投,那么,只能于地面爆炸。但钱三强随即提出:在地面固定爆炸,最大的问题是,核爆炸发生后会掀起很多地面的泥土,产生大量烟云,这些烟尘随风飘出去之后,就会沾染很大一片区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程开甲回答:“我们的意见是,采用塔爆方式。让原子弹在高塔上爆炸,尽量减少对地面的冲击,自然也就减少了烟尘。”

塔要建多高?程开甲告诉众人:“我们经过充分计算,铁塔理想的高度应是102.43米。”

但是,能不能短时间内建这么高的铁塔?这也是个疑问。那时,中国大地上还没有百米以上的高塔,国内最高的一座铁塔是广州的对外广播发射塔,90米高。程开甲说,他咨询过有关部门,现在有能力建造这个百米高塔。

关于控制测量方面,以前方案中,提出用无线电来控制测量。程开甲他们主张用电缆,铺设有线电缆,用来连接爆心与主控站以及各个测量工号,一来便于保密,不怕敌人侦听无线电信息,二来电缆屏蔽之后,不容易出现信号中断问题,更加安全保险。

那一天,国防科委办公会议充分研究了程开甲所提的方案,最后批准了程开甲主持起草的《关于第一种试验性产品试验的工作纲要》。”

66.至少要看三步棋,不能走到哪里算哪里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尖端武器攻关的过程中,国家共组织了五个方面的科研力量,即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机构、工业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的科研力量。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领导人确定了大力协同,攻克各种科技难关的思路。这条思路,贯穿了“两弹一星”攻关过程的始终。聂荣臻把这五方面的科研力量称之为是“五个方面军”。

从50年代中期起,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在组建机构、组织队伍方面,到1962年,科研单位已由1956年时的381个,发展到1296个,科研人员由9000多人发展到94000多人。这还不包括国防科研系统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这为两弹一星的成功,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聂荣臻作为“科技主帅”,是这五个方面军的统领者。他深感现代科学技术的极端复杂性,要想干成一件大事,必须把全国的科技力量组织起来,贯彻全国一盘棋的大协作精神,才能取得好的成果。这同战争年代组织大兵团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是一个道理。

因此,在组织攻关的实践中,他强调最多的,就是大力协作,全国一盘棋。他说:“科学研究必须有适当的分工,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强调协作。”他多次说过,国防科研的其它任务,都要为两弹让路。

突出重点,组织全国大协作进行攻关,这是中国科学事业,在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条件下,能够取得快速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研制两弹,除了攻克理论上的难题外,尤其需要的是先进的工业技术,但是,中国的工业基础实在太薄弱了,遇到的困难实在太多,如果稍微松一口气,如果不咬牙坚持搞下去,如果不抓紧攻关,就很可能无限期拖下去,最终出现难以预料的结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