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于甄城来说是个难得的好事,但好事偶尔才有,坏事却是接连不断,就在荀彧等人刚刚松了一口气之后,便再度崩起了神经。
而这一切,竟是来源于一封书信。
这封信当然不是张邈写给荀彧的,而是由无名氏落款,经过小乞丐送到了梁啸的手中。
梁啸看到信笺后,便想起了浮云,这纸上的自己他很熟悉。
浮云……你虽然走了,可还是不忍离我而去吗?
梁啸大略整理了下思绪,便来到了政厅求见荀彧。
夏侯惇、程昱也恰好都在,迎着夏侯惇惊讶的目光和程昱的怀疑,梁啸深吸了一口气,高声道:“诸位大人,小人以为,当速速派人前往范县、东阿,防备贼寇!”
夏侯惇多少有些不满梁啸的失礼,但荀彧却对梁啸有着莫名的好感,示意他说下去。
后来,这场会议作为梁啸在曹营参加的第一次军议而被载入史册,史家给梁啸的评价是,“深沉明睿,虽在行伍,不失其志”。
梁啸却管不得后来的评价,只用尽量平静的嗓音道:“陈宫勾连张邈,叛迎吕布,兖州凡七十二,响应二贼者六十有九,唯甄城、范县、东阿存,借用文若先生的一句话,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东郡为曹公根基之地,与冀州相接,陈宫、吕布二贼对此势在必得,务求尽数占领。”
夏侯惇听梁啸说得头头是道,也渐渐地静气凝神,至于梁啸特别强调东郡,又是为了说些什么呢?
“甄城距离濮阳极近,而范县、东阿略远,三县互为掎角之势。然我军兵少,又兼军心失措,若梁啸为吕布,必将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吕布亲自率军攻打甄城,以拖住夏侯将军和荀先生;第二路由陈宫率军,寻大河北岸而上,在仓亭津渡河南下,奇袭东阿;第三路另遣一将,沿大河南岸进军,攻拔范县。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大破三县掎角呼应之势,从而合围甄城,底定兖州!”
梁啸说完这番话的时候,夏侯惇不禁换了一副惊为天人的神色,荀彧的眼眸中微光闪动,一旁的程昱却是突然欺近了一步道:“你是如何得知贼军动向?莫非便是奸细!”
程昱身材高大,还留着一副大胡子,容貌威严,可梁啸却是不怕,昂首答道:“小人有言在先,贼军的动向只是猜测,若小人是奸细,又何必过来挨你的骂呢?”
听完这话,程昱面色稍缓,话锋也倏然一转:“你有如此见识,为何一直籍籍无名?”
梁啸想了想道:“锦上添花之举,可有可无,然雪中送炭,却彰其功大。此前曹公一帆风顺,小人纵是想要表现,也不得其法,如今局势危急,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之时!小人斗胆,虽然只是庶民出身,身涉行伍,却也想成为夏侯将军和荀先生一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小人求富贵,求功名,难道不行么?”
这番话掷地有声,虽则将道理说得明白至极,讲述的道理也是极有道理,但听到梁啸说是为了功名富贵,程昱还是不禁在心底鄙视了一些。
一旁的夏侯惇高兴地拍着梁啸的肩膀道:“好小子!连自己人都算计了!”
而荀彧的嘴角则是缓缓有了微笑。实际上他从说服郭贡退兵,也在一直担心范县和东阿的局势,只是如今甄城城中统属不一,他还没有找到开口的机会。今日既然梁啸开了这个头,便也趁机部署行动吧。
于是荀彧道:“梁啸所言甚当,我们必须立刻部署行动,防备东阿、范县两地,眼下这三县遥相呼应,若是再失了一县,主公都极难恢复兖州了。赶往东阿、范县两地的守将,不知两位大人可有人选?”
程昱不喜梁啸,却也极赞同梁啸和荀彧的说法,当即挺身而出:“我是东阿人,熟悉东阿乡党,可去守卫东阿。”
夏侯惇则是望向荀彧,目光中有了征询之意:“吕布若是来攻甄城,某当不可擅离,因此这范县,便由韩浩和梁啸二人前去如何?”
程昱点了点头,补充道:“范县与东阿顺路,我当先去范县,再去东阿。韩浩为将军臂膀,当协同守卫甄城。沛国人史涣,素来忠勇,从事薛悌也颇为机警,此行我带他二人去守卫范县,东阿只需程昱前去便了。”
“范县令靳允、东阿令枣袛皆为兖州士人,仲德公当临机而动,不可拘泥于一途。”荀彧最后叮嘱道,“还有,梁啸此子武艺尚可,可随行护卫仲德公的安全。”
程昱不置可否,点了点头,便甩袖出发。
史涣是梁啸见过的,薛悌却是长相寒酸的一个青年文士,几人随着程昱,打马向东北方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