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扇子最早起源在殷代时期,那时候则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的扇子,称之为“障扇”。
所以“扇”这个字里便是有个“羽”字的。当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
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还有较为出名的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
缓软,不入腠理。等到了东汉时期,那些个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
而从西汉以后,扇子便开始用来取凉了。那时候就有了更新颖的明,就是用素绢罗纱等做成的团扇。
有的还是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
梅、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
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
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现于三国。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
“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
“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
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
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
等珍贵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头、竹节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
十八股之多。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
至于到了明朝这个时候,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更成为一种时尚了。特别是那些个名人清流们的画扇题诗
的风气,更是引得了天下学子或贾儒的追捧。但是扇子的做工要求精细,材料也是要金贵一些的才能
有了好销路的,所以这城中唯一的一家云扇阁的扇子要价那叫一个高啊,普通的百姓根本不可能买得
起的。那些女子们拿着的团扇,大多也都是自己制作的。
春雨就是想开一家这样的铺子,卖着各种的扇子,再加上些在后世时比较流行的手工艺绢缎制成的假,
插瓶、装饰房间都行。也可以做些女子头上戴的绢,珠等。春雨见过这里店铺的绢,大体也都是
些桃、海棠、玉兰、木槿的,很是没有创意。她可以把后世见过的各种形状的形画下来,供人参考。
程大叔和文正既然有做扇子的手艺,再让他们教了福利院的孩子们,闲来制作也是不错的,吴先生则可以
在扇子上画画题诗,闲来也可以教孩子们。还有红云婶儿和英子婶儿也可以不用辛苦的去做粗使婆了,
她们两人可以把那些做女子用的团扇上,绣了一些美丽的图案来。这样一来,春晖福利院的生计问题
解决了,她也可以小小的挣一些钱,来办更多的事情……
春雨把心里所想的说与了两人听,程大叔拍手称赞,吴先生也是很欣赏春雨的远见。
得到了他们的赞同,春雨当下又赶紧回去与爹娘商量了。她是行动派,只要想到了觉得好的便是要趁热打铁
一鼓作气的把事情做好的。
果然家里是没人反对的,而春桃也是表现出来很大的兴趣的。春雨知道她二妹从小就喜爱这些物什儿,而且
手也巧,自己做的绢、珠的都不比外面卖的差多少的。所以春雨便让春桃这几日都跟着她,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