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孔老板的信,接下来,夭夭自然也是考虑在这样的地里种什么好。
如果是种经济作物,则必须要种那种能够加工成产品并且储存起来的。
比如说生菜这种,此时,受限于交通的缘故,就不太能种了。
然后辣椒吧,辣椒也没到时间种,考虑来考虑去,夭夭只能是把目光放在小麦上面。
毕竟,现在都十月了,其他也不太好种,唯独冬小麦,正好是时候。
其实在几百年前,大多百姓吃的还是栗米,连小麦都吃得少,甚至在关中地区,根本就没人愿意种小麦。
但随着磨面技术和耕种技术的展,除关中之外的大河中下游地区,冬小麦种植都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唯独关中地区死都不种小麦,为什么,因为栗米更耐旱,更适合在关中种植。
而且,人家中下游地区之所以要种冬小麦,是为了躲避各种灾害,关中却偏偏没有那样的灾害。
这也就导致了,关中地区,对种冬小麦根本不上心。
而孔齐给夭夭找的这一块地,应该也可以算是中游了。
正正是适合种冬小麦的地方。
“不过要用什么品种呢?”
夭夭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小麦一亩能产多少,但再怎么样,她也不能比这个时代低吧。
不然,这搞种田还有什么搞头。
很快,夭夭便写信给了李承乾,因为此时,李承乾离那地似乎也没有多远。
与此同时……
跟信一起送到的,还有她的小麦种子。
信中,夭夭主要是说了三点:
第一,她会跟父皇说,这几块地‘女子三十二乐坊’要了,以后作为‘女子三十二乐坊’的展之用。
第二,太子殿下你若是无事的话,那就带着大臣去种地吧。
第三,袋子里的是小麦的种子,足够五亩之用。
‘五’字被夭夭像是写错字那样打了个叉叉,改成了‘一’。
为何后面又要改成‘一’,因为,万一李承乾在外面晒黑了怎么办?
还是小白脸好一点。
李承乾却以为夭夭只是写错了,这是根本不懂得夭夭的用心良苦。
没过多久,李承乾便收到了夭夭的东西。
而下面的大臣,还有东宫六率,当听到太子殿下跟他们说要去种地的时候,也是一时间都愣在了那里。
左庶子张玄卿便站出来道:“太子殿下,方才臣等都没有听错?”
李承乾便道:“你们都没有听错。怎么?难道本太子要去种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可是有失了礼仪?”
后面的这句可是有失了礼仪,真的很有当初他第一次见夭夭的时候的样子。
左庶子于志宁此时回过神来,也是站在下面道:“不妥倒是没有不妥,只是……太子殿下你为何突然想到要去种田?”
下面,十多人也都看着他们太子殿下。
李承乾便道:“如今这不正是宿麦播种的时候,既然不出来都出来了,那便自己也种上一季,况且老师生前,也是时常告诉我,民间百姓如何疾苦,此时,正是我应当去体验的时候。”
于志宁:“可也不用殿下亲自去做。”
李承乾也是道:“如果我不亲自去做,又怎能知道民间百姓农忙时是如何得艰苦?张左庶子,你以为呢?”
张玄卿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只好躬身行礼道:“臣以为,这的确是个体验民间疾苦的好方法。太子殿下能如此想,真乃是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