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兵工厂那边,年产60迫击炮约3620具,82迫击炮2700门。150迫击炮1360余门。以上合计迫击炮7680门。”
“枪械厂那边年产手提机关枪约8750挺。年产马克沁1400余挺。年产仿捷克式轻机枪约7530挺。年产奉918式步枪约17万杆,马步枪3万杆。”
所谓的手提机关枪就是其实就是冲锋枪。西北最早的冲锋枪是仿制的p18花机关,后来引进了芬兰的索米冲锋枪,虽然性能比起西北初造的花机关性能要更好,射程,威力,容弹量都要大,但由于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等缺点,西北放弃了对其量产,使用的仍是花机关。不过枪械厂那边倒是吸收了索米式冲锋枪的不少优点,在冲锋枪上作进一步研。相对来说,枪械的生产产量也是相对容易提升上去的。
“火炮方面,目前西北的作战主力是75山炮,野炮,截至现在为止,年产75山炮约363门,野炮271门。37平射炮1217门。105榴弹炮87门,150榴弹炮43门。88高射炮109门。年产各式炮弹合计约36万余”
以姜立对于火炮的重视,相对于枪械,西北在火炮上的建设成就是大一些的。在德国人的帮助下,此时西北的火炮质量已经有了长足的展,纵然是比起德国的原产货,也相差无几,虽然西北也获得了几种大口径的火炮技术,但为了节约有限的资源与生产能力,西北并未生产超过150的大口径火炮。此时在火炮上的生产不存在太多技术上的故障。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便是坦克炮的生产,在相同口径的火炮上,德国人总是通过提升火炮倍径来增加火炮的威力,而不是简单的通过提升火炮的口径,毕竟口径越大,对于坦克的负荷也就越高。也就不得不牺牲坦克其他方面的性能作为平衡。虽然苏联人打赢了苏德战争,但德国人的坦克在性能上始终是要夺过苏联人一头的。也许t34比起豹式确实制造要简单一些,但若说相差像历史上所说的那样离谱也是不真实的,德国的工业受资源的掣肘太多,无论是铁矿还是至关重要的石油都不如苏联那样丰富。直到德国彻底战败,德国被俘获的大量坦克因为缺乏足够的油料而一直未走上战场。国战打到了一定的规模已经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在于一两次战役的胜负,而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缝合实力的持久消耗。人力,财力,物力,技术。
“这恐怕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了,抓紧时间提升产量。所有的武器都是。”从美国那边过来的资金已经被运用到了最大的地步,后面一段时间内,除了美国那边的公司持续的盈利,不会再有白银法案这样的短期暴利了,就算日本人不动手,姜立也要对外用兵。扩大西北的地盘。当然,日本人不动手的机率微乎其微,已经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日本此时根本停不下来。不过西北总算已经有了初步自保的实力,进可攻,退可守。21个步兵师中,有15个都是建军两年以上的,除了后来又抽调了一批老兵组建新的师一级部队,大部队都是训练经年的老兵,战半力也比较可靠的,当然,到明年扩军的速度仍然不会降低下来,也许有些部队的战力会出现一些下降,但西北军的整体实力是不断向前迈进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