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于无声处听惊雷,与媒体、政府们忙着安抚本国民众不同,一些科学界的专家此刻却出了在外界看来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2050年1月31日,即太空规划局公布预警的第二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文系教授艾利诺,联合剑桥大学天文学教授安斯艾尔以及另外七名天文界研究者,在伯克利分校新闻厅召开了一场新闻布会。
布会上艾利诺等人强烈质疑太空规划局的专业性,并称以他们多年来到观察,未在46光年处找到所谓的异常恒星,所以太空规划局布的脉冲风暴并不会生。
由于艾利诺和与会的天文学家都是业界有名人物,他们的话十分有分量,于是这件事就变得十分有意思了,世人再度迷茫,到底有没有脉冲风暴?地球到底会不会受到影响?
两个看起来都非常权威的群体,给出来的答案,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人们到底应该相信哪一方?
各国政府和媒体都有些挠头,不知该听谁的。
2050年2月1日,人民网采访了华夏大学校长周晨,问他对这件事怎么看待。
周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道:“恒星在晚年的时候不可避免要走上‘人生’当中的另一端,小质量恒星会经历红巨星,最后变成白矮星,就比如我们的太阳,而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则生超新星爆,塌缩成中子星或直接塌缩成黑洞。这就是恒星‘死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物质的抛射,据我了解,46光年外确实没有异常的恒星,不过太空规划局布的预警也是正确的……”
周晨不偏不倚的对太空规划局和艾利诺为的科学家各打一耙,虽然否定掉了太空规划局的晚年恒星说法,但对预警本身却持支持态度。
“这可能是遥远星域当中一个小型黑洞对某颗恒星造成的吞星事件,只不过最终的结果是黑洞行凶未遂,这颗幸运的恒星逃脱了黑洞的吞噬且仅仅损失了一点点质量。当然对于恒星的一点点,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大的一坨,可能足足有木星那么大。”
“这次吞星事件令这颗恒星抛射出了强烈的脉冲风暴,而黑洞本身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为对周晨的一番采访,科学界的争执最终一锤定音,此时周晨已是一个可以左右科学辩论的存在,他的一句话,哪怕是信口胡诌之词,别人也会奉为真理,并进行再三的思考,这就是身份地位的重要性。
科学界意见进行了统一,于是各国政府也开始布置相关的应对措施。
……
2050年2月9日,预言脉冲风暴抵达地球的日子。
此时位于海王星轨道上,一排排大功率的电磁脉冲射装置凌空排布开来,那是足足十万台射器构成的密集阵,每台射器虽然都不大,但组合到一起,却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平面。
地球驻地,周晨与一干领导安静地守候在指挥大厅。
“时间差不多了!”看了下时间,周晨朝现场的指挥员示意了下。
指挥员点头表示明白,随即指示下属进入倒计时。
“高密度脉冲射装置开始蓄能,进入倒计时——”
“三!”
“二!”
“一!”
“射!!”
嗡的一声振荡,一股肉眼不可见的电磁脉冲风暴朝着30个天文单位外开的一颗蔚蓝色星球扑了过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