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大明官途 > 卷二 风起云涌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初次述职

卷二 风起云涌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初次述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维正说完,旁边一名太监将事先收取的一本厚厚的册子用盘子呈给了朱元璋,这是李维正返航时写了一本两万言书,他将后来发生的一些历史事实作为一种推演描述了出来,并指出日本侵朝到后来发展到与大明对抗的根源,是来自于日本的幕府制度,实际上是军人掌握日本大权的必然结果,对于高丽,李维正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个民族的两面三刀和不记恩情,尽管这些都是后来的历史事实,但作为掌控天朝帝国的朱元璋看来,这些推演还是令他匪夷所思,他只瞥了两眼,便随手将册子扔进了抽屉里,高丽和日本这种小国,也配和大明并列三国吗?朱元璋对这个根本就不感兴趣。

“这就是你擅自占领耽罗岛的理由吗?”朱元璋冷哼了一声道:“就因为你想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李维正见朱元璋不理解耽罗岛的战略重要性,他不由大感沮丧,只得暗暗叹口气,退而求其次道:“凡是有因必有果,高丽趁陛下和北元交战无暇东顾,大肆侵占我大明辽东疆土,事后也不返回,陛下不妨以耽罗岛为质,命高丽李成桂退还我大明疆土。”

这算是李维正最后下的一个赌注,他赌李成桂必然不肯退还所占的北方领土,从而使朱元璋愤怒之下,也占领耽罗岛不还。

李维正这个观点倒是押对了,这是朱元璋愿意听的,他对高丽侵占大明领土就一直十分恼怒,三番五次命高丽王退出占领之地,只是和北元战事紧,使他无暇东顾,今年北元战事稍缓,他便立刻下令组建铁岭卫,防止高丽再继续北扩,李维正以耽罗岛换取高丽从大明领土上退兵这个方案,倒符合他的意图,朱元璋点了点头,便又问道:“那釜山港呢?你炮轰釜山港的理由是什么?”

“回禀陛下,若不是他们欺人太甚,臣绝不敢擅自与高丽开战。”李维正便将李远芳企图吞掉大明货船之事说了一遍。

其实这件事李维正早在述职报告中已经说过了元璋也知道他关心的不是炮轰釜山这件事本身,而是李维正为什么不回来向他请示?占领耽罗岛或许可以解释为要抓住战机,可炮轰釜山则完全可以回来请示后再行动,可李维正并没有这样做,还是擅自下令了,这令朱元璋心中极为不满,正如詹徽对他的分析,对于一个权力**极大的君主,怎么可能真的给谁‘临机决策权’。

朱元璋没有听到李维正对使用‘临机决策权’的认罪,更没有听到他对琉球移民的道歉心中的怒意渐渐盛了,也忘记了宋纳对他的劝告,朱元璋冷笑一声,盯着李维正的眼睛阴森森说道:“你擅自占领耽罗岛、擅自炮轰釜山、擅自和日本大内家达成协议、擅自对中山国施压一切都来自于所谓的‘海上临机决策权’,不错是朕给你的权力,朕也无话可说,但朕要杀你还是捏死只蚂蚁一样容易,无

理由,但你肯定会说你有功,那好就说出你的五这是朕不杀人的底线若说的出来,朕就饶你今天若说不出来,朕就立刻宰了你。”

李维正的汗已经从额头上渗出当然知道朱元璋想要什么,但无论认罪也好、忏悔也好,这些都不难,可如果他真这样做了,他又如何再请命东征日本九州,如何再谈海权,如何再说服朱元璋收回小琉球岛,在出发点便已定论为错误的前提下,后面的一切都是无稽之谈,但李维正也知道,坐在上面的可是朱元璋,尽管他现在还没有下按腰带,可自己只要再说错一句话,自己就人头落地了,涉及到自身的性命,李维正只得暗暗叹一口气,跪下道:“臣不敢居功,臣只能将一些毫末之功向陛下禀报。”

“讲!”

“臣护卫货船到日本,从日本换银而归,不负陛下的重托。”

“这算你一功,再讲!”

“臣制出千里眼,:下曾南征北战,当知千里眼的重要。”

“千里眼对临战抢夺先机~|,朕心里有数,也可算你一功。”

“臣得陛下许,在中山国拔掉倭寇补给基地,令中山王不敢再私通倭寇。”

“这个功劳有些勉强,但算你一功。”

“臣小琉球岛全歼倭寇一千五百余人,沉重打击倭寇的嚣张,臣已向兵部请功。

“你这劳兵部可不承认,不过朕知道你不会弄假,姑且再算你一功。”

君臣二人就仿佛市场上讨价还:商贩与买者,在一进一退、一起一合间,御书房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朱元璋心中的杀机也渐渐淡了,旁边的侍卫和太监见皇上已经轻轻躺靠在龙椅上,都暗暗松了一口气,今天杀人是不会发生了,这个李维正运气好一点,能被皇上夸奖两句,最差也是被皇上赶出御书房,不过对于李维正却不是那么简单,他始终不想放弃心中想法,如果自己今天还想有什么收获的话,他就必须得出奇兵,他有一个杀手锏,准备在关键时候使出,现在就是时机了。

“陛下,请容臣叙述第五个功劳。”

朱元璋的心情已经完全平静了,李维正很聪明,没有把耽罗岛和釜山算作功劳,也没有把准备移民海外作为夸耀,说明他心中清楚自己的底线,朱元璋喜欢和这样的臣下打交道,一切都靠意会,不用把话说白,以免自己无法下台,他心中涌起了一丝好奇,他不知道李维正还能有什么功劳可以拿出,便点点头道:“你说吧!”

“不知陛下是否还记得臣以前说过的一件事,臣能弄到亩产量几千斤的粮食:甘薯。”

朱元璋‘腾!’地坐直了身子,粮食问题一直就是他关心的大事,真有这样的东西吗?他有些不可思议地望着李维正,一字一句问道:“你真的弄到了?”

李维正点了点头,“臣给陛下说过,臣在广东办案时曾放了一名走私商贩,就是因为他能拿到此物,半年多前,他便将此物送来了威海卫,臣已经在种植,估计再过两月就应该有收获了。”

朱元璋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是贫农出身,当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这么多年来,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他的心头大患,粮食产量不足,使他不能大量推广桑棉种植,也使得大明的国力恢复缓慢,若真有亩产几千斤的粮食,多少百姓就不用再挨饿了,虽然李维正的说法只是一种预期,但也足以让朱元璋激动良久,过了一会儿,他才对李维正缓缓说道:“这个甘薯并没有最后成功,所以朕只能算你半个功劳,不过就这半个功劳,已经比你前面的四个功劳加起来还要重要得多,你为朕分忧解难,朕若不赏你点什么,心里也过意不去,可若真赏了你,你前面的过失又该怎么惩罚,朕很为难啊,这样吧!朕可以答应你一个小小的要求,然后就算你功过相抵。”

朱元璋的言外之意就是对李维正说,不能提过分的要求,今天就算放过你了,李维正听懂了朱元璋的意思,他心中迅速平衡了一下,这种情况下,不能再提海权,也不能再提东征日本九州,可怎么样才能从这个小小的要求得到最大的利益呢?李维正沉思了片刻便道:“臣确实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陛下恩准。”

“你先说说看!”

“臣在上次的述职书中曾经提到,耽罗国王尚在,耽罗民仰慕汉文化,臣便带回了耽罗王子和一百民少年,想让他们学习儒家文化,可他们至今仍在登州,进退两难,臣恳请陛下准他们进京学习。”

朱元璋久久注视着李维正,此人为了耽罗岛可谓殚精竭虑,虽然有点自不量力,但其志可嘉,耽罗人进京也好,可以借他们敲打一下高丽使者,想到这,他便缓缓点了点头道:“好吧!可以让他们进京学习,这件事朕会安排,你去探望一下太子吧!”

“臣告退!”李维正恭敬地磕了一个头,慢慢退下去了,走出中和殿,一阵风吹来,李维正顿时觉得背上大片冰凉,汗水不知不觉已经湿透了他的背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