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一看就知道是牵强附会,但对外行人而言,虽然看不懂,但却觉得“哇,好厉害,这都能分析出来也”,从而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这是实实在在的“虽不明,但觉厉”!
郭逸铭看完这篇文章,迅速在报纸堆中翻了一阵,找到以后几天的报纸,想借着看到后续的变化。
他只是匆匆翻了几份报刊,就明白大公报这篇报道恰如其分地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很巧妙地引导了舆论方向。
在此后几天的报刊上,不少媒体都受到了这份报道的启发,对港币升值那几天的汇市变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其实类似的分析,在那段时间已经有不少,但由于当时大家都不知道那个神秘投资人是谁,对整个操作过程的资金投入量认知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因此猜对的人没有几个。
可现在大家都是按图索骥,再来倒推过程,那就太容易了。
大多数媒体都得出了和大公报同样的结论,不过他们可不像大公报还要玩什么含而不露的手法,故作神秘。这些媒体都直接点出了郭逸铭、华粤集团的名字,甚至有媒体将巴普蒂斯塔的名字都登了出来,在报纸上列出他的过往身份:前美洲银行高级投资顾问、加州政府高级投资顾问!
这个分析一出来,后来的报纸更是大胆下判断,言之凿凿将神秘投资人的头衔,戴到了郭逸铭的头上。其用词之肯定、语气之坚决,即便现在郭逸铭站出来说自己不是那个神秘投资客,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了。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别人已经帮着点穿了郭逸铭就是救市者的身份,大公报也不再遮遮掩掩,又连续写了好几篇系列文章,正大光明地为他造起势来。
其中一篇文章,郭逸铭是兴奋不已,连连击节赞叹,对撰写人赞不绝口。
文章写到“鉴于香港前几个月出现的经济危机,就是源于货币超发,由通货膨胀诱发国际炒家抛售港币,最终导致港币不断贬值。
而这一次华粤集团大举吸纳港币的操作,使得港币币值迅速由1:”上升至1:9.5,更加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港币币值好容易稳定下来的时刻,这次港府收到的巨额港币,就不应再投入流通,以免再次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导致港币出现雪崩。我们建议港府应将这笔资金直接销毁,如若不然,也应作为储备货币暂时封存起来,以后可以根据需要,再适时做出调整……”
郭逸铭朗声大笑,这是谁写的文章,谁出的点子?
这也太他娘的阴损了!
通过这篇文章,大公报就差没指着港府鼻子说:你要是敢把这钱再拿来流通,就是蓄意摧毁香港经济的罪魁祸首!
这下子把港府逼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
三十亿不用吧,这就等于他们收到了一堆废纸,对于以敛财为目的的港府来说,这比剜他的肉还心痛。但是用出去,那就成了公然掠夺香港财富的罪恶举动,别的不敢说,一顶香港经济破坏者的帽子是跑不掉了,以后几百万市民谁还会相信他!
用,或是不用,港府无论作出那个决定,都必然会产生令他们痛不欲生的副作用!
郭逸铭一边看,一边用力拍着大腿高声叫好。
写文章这人太了不起了,这就是把港府高高架在火堆上烤啊。这篇报道一出来,再得到一呼百应的响应,港府就算再垂涎这笔钱,也只有忍痛割爱。
三十亿,就这样被轻飘飘一篇文章给化作了流水,这才是一支妙笔压千钧呀!
他迅速又翻看其他报纸,发现大公报的报道迅速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响应。事关到全港所有人的财富是否会再次缩水,甚至有可能引发经济雪崩、直接摧毁香港经济的恶果威胁下,无论亲中还是亲英媒体,都一致在报纸上大声呼吁港府看在民生维艰的份上,千万不要再将这三十亿投入流通了。
港府本来一直在装聋作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发出同样的呼声,最后终于不得不站出来,捏着鼻子宣布:这钱不会再进入流通;同时,本着以什么名义收取,就用于何处的原则,这钱将作为未来移动电话业务的奖励金。港府以两年为期,对四家经营移动电话业务的公司进行考核。到时候哪家公司对本港移动电话业务贡献最大,这钱就发给哪家公司作为奖励,奖励其为香港的移动电话业务做出的贡献,使之更有动力,为香港移动电话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云云……
郭逸铭笑得在地上打跌,差点没背过气去。
港府这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都可以想象得出,港府在作这番表态的之前,不知道咬碎了多少牙齿,切齿唾骂了多少人,最后才含泪做出这番表态。这是第一次,港府被人从口袋里,生生掏走了三十亿!
对于港府来说,这比割他一刀还痛!
不过郭逸铭也很清楚,港府此番表态,证明他们虽然被迫做出了声明,但他们并没有甘心放弃这笔巨大的财富。
所谓两年后对四家公司的移动电话业务作出评判,将钱奖励给业务发展最好的公司,港府肯定是偏向于那三家英国公司,而不可能是华粤集团。尤其港府自己就在香港电话公司占20%的干股,到时候,明面上将这钱奖给香港电话公司,但只要暗中过过手,这钱就又回到了他们腰包。
“两年后的评判么?呵呵呵呵,我们就到时候看看,究竟是哪家公司发展最好吧!”
郭逸铭放下报纸,冷冷一笑。现在谁都知道,华粤集团尽管拿到了移动电话牌照,可是为了筹集这三十亿港币,将能挪用的资金都挪用了,现在正处于资金短缺中,绝对无力再投资建设移动电话网络,变相地等于已经自动出局。
所有人都会以为赢家会是三家英国公司之一,但唯有郭逸铭不这样认为,结果说不定会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他再看接下来的报纸,发现随后事态的发展,似乎开始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从他就是拯救港币的神秘投资人身份暴露以后,报道渐渐开始偏离了原来方向。媒体们在对他的短暂欢呼赞扬之后,开始调转了枪口,将质疑的声音对向了港内其他的富豪们。媒体们表示论资金实力,华粤集团绝对不是最富有的,而且人家才来,就如此爱港护港,为什么本港的大公司、大富豪们,坐拥数百亿资金,却眼睁睁看着港币一天天跌落、汇市股市双低、通货膨胀、人民生活艰难,而袖手旁观?
在这里,许多媒体都引用了一句极为煽情的话作为总结:能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
记者们一向是喜欢无风也起浪的职业,现在找到了一个话题、一个可以炒作攻击的对象,他们笔端的报道越发犀利,直指向一个个港内富豪们,从包家、李家、霍家,一个个将他们的家产、实力进行了一番详细点评。
最后,还以华粤集团作为参照物,给各家进行打分。
华粤集团被他们评为了三星,而拥有百亿资产以上的包家、李家、霍家都被评为了五星,这巨大的差异,让记者们更加愤怒,攻击也更加猛烈,笔下更不留情。有些攻击报道之尖刻,以近乎于人身攻击。
郭逸铭看到这里,敏感嗅觉到了一股异样的味道。
这些媒体已经脱离了正常的报道,开始了疯狗一样的乱咬了。这怎么看也不像是讨论问题,而是想把更多人拖下水、降水彻底搅浑的举动。通过质疑港内富豪,将港府的不作为也轻轻掩饰过去,同时还通过这一举动,让港府与富豪们站到了同一战壕,对于郭逸铭这个异类产生出一种厌恶的情绪。
他急忙又看了几份,发觉报道的内容更偏了。
一些媒体又重翻旧帐,指出当时港币已经跌至谷底,并且港府的利好消息一出,港币回暖的势头已经非常明显。这个时候郭逸铭突然入市,虽然推高了港币,但由于这一波盲动,提前消耗了利好消息应该具备的上冲动力,在短暂的回涨之后,就因为上冲乏力,而僵持在了9.5这个价位。
部分媒体开始用比较隐讳的笔调表示,如果郭逸铭不是这样自私,大家在港府调度下统一行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更有媒体直接说,郭逸铭配不上香港经济拯救者的称呼。
郭逸铭当然没有大公报等吹嘘的那么高尚,他在汇市大肆购买港币现钞,纯粹就是为了恶心港府一下。接下来顺便也觉得可以通过联动操作,小赚一笔,根本就没想为香港做点什么,更没有狗屁“能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这些内裤外穿的家伙们同样的觉悟。
可看到这些质疑的报道,他还是感到很恼火。
这些相关报道媒体的立场,让他感觉这里面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其目的,不外乎抵消前段报道为他树立的正面形象,进而那些攻击者反而站到了道德制高点,开始对他进行批判。
这,应该又是中英之间的角力吧,一方拼命想把他形象塑造得高大完美,另一方想尽办法对他抹黑打击。
靠!
我不过想安安稳稳做生意罢了,怎么就这么多狗屁倒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