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战写作素材专辑(一)基础篇
前言
战争,一直是国与国间解决纷争的最後手段,而自从纪元前叁千人的斯巴达人斯
巴达克斯提出了「既然战争的目的在於求胜,所以一切的手段与方法只要能导
致胜利就都是必要的」这个理念之後,任何卑劣的技术与手段就不曾间断於战
场上,甚至进而推广到国与国间在敌对情况下所引发的一切活动,彼此之间的
荣誉、尊敬与敬仰的人性光辉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仇恨、胜利与愤怒的人性
灰暗面,军人不再荣耀,战争的目的与理由都只是丑陋与贪婪的政治目的所藉
以掩饰的理由与籍口。
然而,人性的光明面并非如此经不起考验的,人道主义与人本思想的源起,人们
开始认真的思考如此避免战争中黑暗的那一面,战争的形态虽然不断的随着科
技与武器的进步而改变,战争的本质却没有改变,只不过在彼此斗争的过程中
,人们开始了解到要想让部队凝聚足够的向心力与战斗意志,密集的体能/
战技训练与中心思想灌输与教导都是一支成功的劲旅所必备的条件,随着经验
的累积与实战的验证,这些经过训练的部队所表现的成果远较一般的部队好。
而且随着该部队历史的传承,这些受过高度训练的成员所具备的自信心、自尊
心与荣誉感集结成为一股可敬的力量,这股力量可使这些特别的单位成员可以
忍受比一般部队更艰苦数倍的训练,达成一般部队不可能达成的任务,而其战
积也一直是受到人们与注意与嫉妒,於是与一般传统部队区分,我们将这些单
位统称为特战部队,这些特战队员在平时忍受正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训练,在战
时担任更危险,更容易阵亡的任务,而所得到的回应却绝不成正比,他们所依
持的可能是别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一个信念、一句口号或一面旗帜而已,为什麽
他们要接受这样的待遇呢?无它,荣誉心,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与众不同、他们
是万中选一的菁英,所以他们作别人不能也不敢作的事,将不可能化为可能。
挑战极限与探索潜能,因为他们是特战人员。
每一支特战单位都有其辉煌的历史与传承,都有一个符合其特性的别称、虽然一
般都通称其为特战部队或突击兵(Special/EliteForce、Comamdo)、但
成员们可能会更喜欢别人称他们的别名,他们可能是活跃在山林间的猎人
(Jaeger,挪威特战部队的别名);他们游走四方(Ranger,美军游骑兵与
许多曾受美军技术指导下的美国军援国特战部队亦用此名)、像海豹一样在
酷寒的北冰洋中悠游自在(SEa/Air/LandTeams,SEALs)、如鹰般俯视大地
、猊视群伦(美军101空降啸鹰师,阿拉斯加雪鹰第六师),与印第安人
一样的在山岳间行动如风般无声、快速(美军第七、二十五轻步兵师与第十山
地师),他们的攻击力就像水晶结构一样的无间不摧(Delta,叁角洲部队
)、在无人能生存的沙漠中活跃(英军第七旅,沙漠之鼠,美军第二十四机
械化步兵师),他们是勇敢的战士(Valor、Worrior)、他们无所不在、无
所不能,就如同孙子兵法中所言:「其动如风、其立如林、其掠如火、不动如
山。」当然也有一些单位认为别名不重要,直接以部队编号或番号来称呼,因
为名字并不重要,知道这个代号所代表的战力才重要,所以GSG-9、GIGN、
SAS、SBS等这些直接以番号、部队名称而无别名的许多单位,也仍然都是令
人闻而起敬的特战单位。
为求与一般正规部队有所区别,兹在此将本文所要介绍的特战单位定义如下:
1.非正式纳编於标准命令与行政系统下之独立单位。
2.单位成员选>自愿者。
3.直属高层单位指挥,执行高难度、高保密性与敏感性任务。
4.单位人员高度精简、装备与後勤支援高度优先。
5.单位装备采购、训练课程与其他经费运用上较一般单位宽裕。
6.单位成员第二、叁种专长训练与个人本职学能要求标准较高。
当然,就以上几点并无法真正区别特战单位与传统单位之不同,但总而言之,特
战单位乃是一支受过高度训练、专职处理特殊情况的独立组织
(OrganizationforPerforions,OPS),在
本系列的特战讲座中,我们将作一个较全面性的历史、发展、装备、战术与战
斗技巧的介绍,不特别针对特定单位作介绍,但若该单位有特别值得一提之处
,则文中会另外注明;另,为预防有心人士将文中所介绍之资料用作非法用途
,文中对徒手格杀技、爆破/诡雷与陷阱之介绍将大幅简化,而对於我国目
前军警采用的战术与装备上,本文将就己公开者做更深一层的介绍与分析。最
後,本文引用的资料除部份源自己於媒体公开发表之论述者外,亦参考国外专
门训练课程之内容、已解密之国防情报与美军特战部队的任务归询报告、笔者
个人所接受之训练、美/欧各国之OPS所采行的战术与技巧经筛选後,并溶
入东南亚国情与多次武装冲突之情况分析与评估,其中漏失之处多所难免,尚
望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发展
如前所言,战争的形态随着科技与武器的进步而有所转变,本系列讲座所介绍者
乃指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以後,配合现代武器与装备所发展之特
种战术,而由於战争形态、武器、装备、观念与现实环境下等种种因素考量。
在1937以前所谓之特种作战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关於现代战争形态下之特种作战倒底源自何起,众说纷云,美国方面认为水下爆
破大队(UDT)算得上是特战的始姐,但英国人认为他们的特种空勤队(SAS)
与特种小艇队(SBS)才够资格算是鼻祖,法国人则坚持德国占领期间,法国
地下游击队的表现对特种作战而言才够资格自称为滥殇,俄国人则说哈萨克骑
兵队的表现更是当之无愧,更有历史学者认为,德国U艇的成员才算得上是
、日本的神风特攻队更是将特战精神发到极致......各家说法莫衷一是,笔
者个人则认为德国的伞兵部队完全符合OPS的叁种要求:高度训练、处理特
殊情况的独立、常态组织结构,可以视之为早期特战部队的代表。而在1939
年9月17号入侵波兰行动中,受过高度训练的德国伞兵第七师,从天而降
、配合着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与四号战车的陆空立体攻击,德国伞兵依事
先分配的任务区,带着各种特别的装备,建立空桥堡、占领交通枢纽与指挥管
制中心,有效且快速的中断、瓦解波兰部队的反抗,成功的完成了人类军事史
上不可思议的成就,其中成功之处在於德国参谋本部周密事前规划,与伞兵部
队扎实的训练,以及针对此次作战所设计的各式特种装备——例如改良自第一
次大战期间用於在铁丝蛇笼中炸出一条通道的炸药条而成的爆破包、可折叠组
合的梯子、可空投的机动车辆与支援火力等等特种装备——最重要的是在行动
开始前,德国人己经就这次入侵波兰行动中伞兵部队所须占领的目标建??物、
地形、可能遭遇情形等种种情况进行了完整的沙盘推演与实兵演练,并完全就
实际作战中可能的突发情况作种种剧本外的演出,也因此,在实际的行动中。
德国伞兵的伤亡率低得难以置信。但就笔者个人以为,指挥权下放、移转与成员
接替专长训练的观念才确实的阐扬了特种作战的要义:独立、机动、可变性高
、人员精简且具备多项专长、能以最少人力与代价获致最大成就。
可惜的是,由於轴心国的战败,德国被切为东西德,德国参谋本部与部队不复存
在,相关的所有战术、装备、观念亦随之停顿,而大战後各国疯狂的复员与大
众普遍反战的心态,维持一支昂贵的特战部队似乎不怎麽划算,特种作战的发
展也停滞了一段时间,但冷战时期的到来,在共产主义的扩张与自由世界的围
堵政策相冲突情况下,全球各地纷争不断,战事连连,但战後的复员与发展经
济的导向,一时之间要足够的部队、人员、装备来应付这些冲突实有捉襟见肘
之窘境,而编制小、机动性高、人员运作灵活与高战力的特战单位成了最佳的
选择,各国开始有系统的发展各自的特战部队,这些单位也许是延续大战期间
所累积的经验而加扩展的原有单位——美军的UDT、AIRBORN、MARINS;英军
的SAS、SBS、沙漠之鼠、库尔喀部队;法国殖民地部队(外籍兵团的前身)
等等——,也有因应新的情势而成立的新单位、以及各种半常态的临时性编组
,但在此阶段,各国、各单位间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特战呈现多头马车
的单线发展。到了1970年代,国际恐怖主义兴起,跨国性的劫机、绑架与汽
车炸弹恐怖行动,逼使各国之间开始联手打击恐怖行动,军/警也开始进行装
备、技术与观念的交流,特战的发展开始呈现连线发展的模式,随着时间迈入
了1980年代,电脑、通讯与交通装备的普及化,全球快速部署部队的观念也
随着各美军驻扎地所在国位置的不同而有了不一样的模组,地球村时代也代表
了全球作战可能性的到来,特战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此时特战的发展己经是
全球性的发展了,1944年的UDT(水下爆破大队——Underwater
DemolitionTeams,UDT——成立於1942年,并於同年11月20的诺曼地
登陆战中扬名立万,於1962年开始改组为现今的海豹特遣队)成员也许只
是一个身强力壮,具备一般战斗技能、懂爆破的潜水夫,但今天的SEAL队员
不但是一个叁栖作战的高手,精通各种渗透、侦察技巧,同时也是一个野外求
生、丛林、极地、沙漠与城镇地区的战术专家,对於反劫机、人质救援、炸弹
/诡雷侦测/布放等反恐怖战斗技更是精练娴熟,他必需了解战场序列、无线
电通信程序、密码、敌我情势与各种作战情报,以及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GPS)、卫星通讯器材、雷射测距/标定器与各种高科技装备的操作,还有在
各种不同的环境下所应对的不同作战形态等各种判断与领导统御知识的专家。
在现今,特战成员要求愈来愈高,养成也愈不易,因此本系列讲座将尽可能将
一个完整的特战队员所应备的基本常识与入门技巧作一有系统的介绍。
装备
一般而言,特战队员所执行的任务形态与传统部队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大
部份的传统单位所使用的制式装备都无法完全满足特战部队的任务需求,因此
大部分的特战部队除制式装备外,都还另外配备有符合任务需求的特别装备。
这些装备有些是现有装备加以改良,也有特别针对特战任务而特别设计的装备
,而最多的方式则是特战队员针对现有装备与任务需求而以手工方法修改为适
合自己专用的装备。这些特战装备可大致区分为下列几种:
服装
大体说来,特战单位的任务出勤区相当的广泛,为配合各种不同地貌、背景与色
系,特战单位所配发的服装通常不止一套,但各国依国情、预算与任务需求而
会有不同的数量,但一般而言,通常都应至少会配发该国制式迷彩与一套深色
战斗服,因为不论是那一国的特战部队,夜间渗透/作战都是训练的重点。
深色战斗服即为此而配发,但在颜色上各国观点略有不同,德国GSG-9是采
墨绿色系、而义大利BLUETEAM则是采用深蓝色系,而最受欢迎的当然还是黑
色系,但夜间任务也并非深色服装不可,沙漠、雪地与平坦地区所使用的夜间
迷彩就是以浅色系为主、另?,夜间侦察与红外线摄温仪器与技术的进步和普
及化,更使服装的伪装要求从迷惑人类的眼睛,进展到欺骗电子仪器的需求。
迷彩战斗服从原本单纯的色块配置到抗红外线合成技术的整合,原始的目的不
变,功能却大不相同了。
迷史除了标准裁制者外,许多特战部队成员都会将其作个人性的修裁,除了?
衣服能更合身、更帅气外,也可能是为了个人的喜好与使用习惯而作修改,以
美军现用的战斗服(BattleDressUniforms,BDU)为例,外露式的上衣与正
面四个口袋的设计就令笔者个人不甚欣赏,显然地,1960年代的海豹队员与
笔者的看法相似,所以海豹队所专用的虎斑迷彩服就改回传统的胸前两个口袋
的内扎式上衣设计,而另一些海豹们则把当时配给的初期型小迷彩的下方两个
口袋拆掉,改为刚好可以放入弹匣或其他装备的小口袋後,视个人习惯缝於手
臂、後肩、胁後或者小腿的位茫如此不但可使弹药携行量增加12跚嵛渥按?
的负荷,还可以使上衣在扎入穿着的舒适增加,而最重要的是可使穿着的海豹
在行动上多了一份灵活性,此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一直广为各特战部队所喜爱。
除制式服装外,有许多的特战部队成员喜欢穿者连身工作服进行战斗任务,除
了穿脱方便与穿着宽松自在的理由外,调配弹性大——日间战斗服外套深色连
身服就是夜间战斗装、或是潜水衣外套上一件连身服就可从水下渗透作业立即
进入战斗待命状态,而外套式的连身跳伞装则是另一个常见的搭配——平整的
外表也使行动上增加了几许方便,而不若BDU战斗服外表?那许多的扣子与
口袋可能会在行动时遭外物所牵绊。
负载
个人部份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人员身上的负荷与战力的表现就己被军事学者们
所研讨,而二次大战期间全自动个人武器的普及化,在弹药的携行与士兵体能
上的负荷这个天平上开始出现倾斜,虽然同时期也发展出X带与H带等各式
各样的负重背带,但仅是将当初散装的弹药装入弹匣後放入原先的弹药带与携
行盒上,手榴弹、刺刀等装备都是以另外的携行具附挂於武装带上,行动时碰
碰撞撞的,不但行动不便,也制造许多声响,无法隐密的行动,而且这些外挂
的装备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伤害到携行者自身,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到了
1950年代,人类与战争同时进入了喷射的超音速时代,为了提供喷射战斗机的
飞行员在跳伞逃生後仍能拥有取基本的维生装备与自卫武装、救生衣与无线电
等装备,飞行员专用求生背心系统被发展出来,而此种可携带大量装备又不会
影响活动的多用途背心在越战时期亦到各方的注目,其中绿色、网状的求生背
心更是成为日後战术背心发展的要参考。但在此同时,士兵的负载与个人防护
也愈来愈受重视,防弹背心与新式防弹头盔的研发成了各国的当务之急,例如
:以色列陆军在多次战役中发现在原有的武装加穿防弹背心会??成士兵在取用
武装带上装备或更换弹匣上的不便,而这所增加的数秒之差极可能就是生与死
的宣判,於是以色列部队直接将弹匣袋与ALICE夹扣直接缝於防弹背心外。
穿上防弹背心??同时就完成武装准备,而在其他装备的搭配上也作了一些调整
,使所有的以色列士兵都能以防弹背心作最基本的穿着,以防止战斗人员这项
珍贵资产的损失;而德国人则是以加宽肩带的设计来减轻腰、背的负担;瑞士的
作法则是直接在战斗服上缝了许多小口袋,大小则恰巧可放入弹匣、无线电、手
榴弹等战斗用品,但除此之外,各国的士兵负载大部份仍是以负重背带(X、
H、Y)与S腰带作为个人基本的战斗配备,而其上则依任务性质配备不同的附
加袋——如弹包、枪套、水壶、刺刀、.....——然後加上一个提供除战斗外
,生活上所需装备的大背包——如换洗衣物、睡袋、口粮、备份弹药与零件...
等等——加上个人的武器便是个人最基本的战斗配备了。
但对特战部队而言,这种样板而制式的个人武装配备,仅可供部份任务需求,於
是就开始有了特战装备的发展。以美国的发展为例,可分为通用与专用两个不
同糸统的发展模式,先提通用模式,基本上此种模式是将现用的装备作模组化
的设计与组合,使其可依不同需求作弹性调整,BIANCHI公司设计的
UN84/UN92枪套可视其为代表,这种枪套可搭配不同的组作件而呈现出多样化
的选择,全套八样的配件可使UN84/UN92系统可供左右手皆可取用,战术腿
挂延板、装甲兵挂带与掖下挂带在S腰带负载全满时提供另一个选择,取掉上
盖後便可当便衣枪套使用,不需S带可直接挂於普通腰带上,快速解脱扣更让
拔枪的速度加快,完成制敌机先的要求,而不同色系的外表更可配合不同的服
装使用,唯一的缺点是只能装佩标准规格的手枪,通用模组本来可能都是针对
单一部队或任务需求所研发的,但可能由於装备本身的通用性或日後的改良而
使许多单位都能使用,进而大量生产成为制式装备,UN84/92即是一例。再来
谈专用系统,特战部队的任务经常是空前绝後的唯一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方
法、配备更是传统单位所没有的,因此针对这些任务性质所开发的所有装备都
算是专用系统,例如各特战部队使用的战术背心。
火力支援武器的体积受限於化学能武器的先天限制,在体积缩减上的表现不甚良
好,但由於材料科技的进步,种种质轻高强度的材料不断的被应用於新式的各
型枪械或弹药投射系统上,但为了维持基本的火力,弹药的携行数量与体积一
直无法减少,相反的,火力需求的增加导致弹药的携行量不减反增,於是士兵
们除了自身武器的弹药外,还必须分摊火力支援武器的弹药(主要指的是机
枪用弹药),另外像是各种用途的手榴弹(人员杀伤、闪光震撼、白磷燃烧、
烟雾、催泪瓦斯..)、炸药块(包)、起爆线、雷管、引爆器、绳索、抓锚
钩......各种必备的武器与装备也致使士兵战斗负荷愈来愈重,加上背包,支
援一名士兵上战场一周战场生活的装备总重几达体重的3/4,在如此的负荷下
士兵根本不可能灵活的运动,而机动性一直是特战部队的生存要素,特别是在
敌後或是机动载具无法支援的地点出勤,所有的一切都仰赖士兵的双脚时,这
个问题就突显出来了,传统Y、H搭配S腰带与各式附加包的作法不但负载
有限、效率不高,且对人体有相当不良的影响,於是多用途战术背心的出现成
了必然的事。大部份的战术背心都缝置了许多的大小不同的口袋,供使用者放
入弹药与其他相关的战斗用品,早期的战术背心只是将飞行员求生背心上的口
袋加以改良而成,但到了越战中期,在海豹小组的大量使用下,原先的手工改
制品功能不足,开始有了完全针对战斗需求所设计的战斗背心出现,而随着日
後不断的改进,战术背心开始广为世人所知,但早期的战术背心都只是针对弹
药与次武装的携行而设计,其他相关的装备并未列入考量,而较後期的设计则针
对多种不同的用途而开发出各种用途的附加包,以魔鬼毡与龟形扣加以固定,依
每次任务的不同作调配,而战术背心也开始与防弹背心、垂降背心与负重背包
底垫等系统开始整合,战术背心的用途与面貌形成多样化、随机组合的模式。
但由於制作成本高昂,只有小部份特别挑选的一般部队配发使用,战术背心仍
然是特战部队的专用品。
除了战术背心外,特种背包、垂挂带、战术枪背带、特种装备携行袋等装备也都
是属於特战部队专用的一般性特别装备,但由於其种类过於繁多,故无法一一
列举,但其大原则不变,即该装备必於某些方面特性能适用於本次任务或现所
使用装备之携行配备需求者、或是在使用上有其独到的功能者皆是,这些装备
除了因为任务需求不同而不配发一般部队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则是价格的问题
;这些特别装备价格通常也是特别的令人印象深刻,一件战术背心的与S带
的目的相同,但价格却可能超过数倍,同样的,特战部队爱用的MP5冲锋枪
其价格可买下3枝的M16步枪还有剩,而其特制的战斗服、多用途战斗靴等
装备也都是高价的特级品,以美国海豹小组所配备的战斗刀为例,可能是钛合
金制的防磁刀,也可能是超硬度的特种合金刀,甚至可能是陶瓷刀,这些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