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那个时代的稀罕,和我后来成年之后的博士后差不多,一个村子里往往难得有一个。就是像他们两这种高中生,那也是寥寥无几的时代,他们简直就是一个村子里的骄傲。
即使到了后来的时代,大学生多到回家养猪,稀罕的程度,也远远赶不上这个时候的高中生。
在很多人小学没有上完就弃学了,在当时并不稀奇。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时期,而许多人已经处于彷徨当中。吃饭都吃不饱的时期,有几个人会去想到读书?
刚刚开始的转型,虽然对乡下的影响还很小,但是因为有了电视这个神器,大家对外面的世界多了许多的了解。对于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改变,有些企业的职工已经有了一些意识。
我为什么知道这些事情,那是因为隐隐听父亲回来,和妈妈聊天的时候提到过,他大概在那时候也有了想法。是国企职工在那个时代太吃香,如果要跳出来自己做事,肯定要遭受到巨大的压力。
父亲在那个时候便有了想法,不过可能还不坚决。但是就今天的我看来,在当时的时代,尤其是在乡下的人家,这已经算是惊世骇俗的一阵行为了。
我想当时在国有企业里,应该是有一部分人的心里已经活络了,他们后来陆续成了那个时代批下海者。
好像和故事没有丝毫关联的事情,其实已经在影响者大家的生活。虽然还没有人主动的行动起来,但是明显大家已经逐渐在追求走出去。牛永祯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有知识的人,在这个时候肯定是吃香的。当时在农村里的现状就是缺少领路人,大家都还在羡慕国有企业的职工,他们的待遇和方式吸引者无数的老百姓。
即使有着这种本能的羡慕,老百姓却没有办法进入,只有通过上学来改变。牛永祯没有考上大学,而且据说还咬牙复读了一年,这对于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按照老师的说法,如果再去复读的话,还是会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但是牛永祯自己放弃了。因为他的复读,他弟弟妹妹都弃学了。虽然我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但是他还真是放弃了再次复读。
按照乡里人的规矩,没有上学的他,托关系拜了一个师傅学开车。那时候学开的还是拖拉机,但是对于乡里人来说,已经是一件很神气的事情了。
因为拖拉机是那个时代最牛的交通工具,而且一个村里难得有一台两台的,都不可能是私人的财产。老百姓有些潜移默化的改变,可是眼见着有些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而大多数百姓对这种改变无所适从。
我第一次见到柴油火把,就是因为牛永祯拿回来的废弃油,和久园一起晚上去抓青蛙。对于大多数家庭还用煤油灯来说,牛永祯的这种任性还是令人很羡慕的。
看着他们几个低声的议论着,可能感觉我比较小,他们没有在意我的在场。因为听说看电影的事情,久园啜使牛永祯去隔壁村遥巨。因为牛永祯有个堂舅舅在那里,重点便是他舅舅有两个女儿。
我是见过那两个女孩子的,大的叫牡丹,年纪和牛永祯的弟弟牛永杉一般,小的叫玫瑰,比我大两三岁的模样。两姐妹都长得漂亮,我想这应该是久园的最大目的。
他们最终说什么,我不敢在那边一直听,因为久园没有给我好眼色。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在一旁搀和什么?我虽然没有那个意识,但是我还是走开了。
因为是牛永祯的小妹牛永蕙的原因,我走到了她们这一堆来。她性格比较温柔,比我小堂叔还大着一点点。虽然在那个年代里,可能因为营养的问题,大家都育的比较慢,但是她已经逐渐有了少女的形象。
她和久园的妹妹华园,还有就是小伙伴惠江的姐姐惠雨了,她们三个在一起跳绳子。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守在她们身边,看着她们一遍一遍的相互比赛,而我却乐此不疲的。
很多年以后,我的脑海里还是会,时不时出现当年的情形。那间古老的大宅子,那株大大的柚子树,还有那群欢乐的孩子和少年。虽然后来房子不在了,可是站在那处遗址上,心里还是会无限感慨。
时代变化的太快,或者说大家心里潜意识感觉到,但是祖祖辈辈靠田土吃饭的百姓,哪里知道怎么去迎合这时代的变化。大家一直认为现有的政策是不会变的,地还是这块土地,山还是那座山。
乡里人没有看到的是,神州大地正在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此后不久的一切变化,都将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目不暇接。
大家心中的幻想依然还是梦想,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梦想,很快会被人摧毁。大家心里依然还有一块净土,却架不住新鲜事物的疯狂进入。
这些少年和青年,显然已经感受到了时代的不同。他们唱着最流行的歌曲,听着外面最新奇的事物。不管是什么人,逐渐都会被这股潮流所同化。
依然记得即使在我临近小学毕业时,许多人突然不上学,这在乡下也很正常。因为在我们这一辈出生的孩子比较少了,乡下的未来将要出现劳动力短缺。
老百姓的想法很朴实,自己的日子过的一般,那是因为家里的劳力不够,所以很早就需要孩子干活,替家里分担一些责任和任务。于是这些上学的孩子都被召回来,成为了家里的半个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