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壮志惜时艰
2015-05-03 作者: 芷陌
第139章 壮志惜时艰
在政务军务上很是扳回来几局的李鸿章,偏偏脸上没有一点高兴。他知道,这样做,相当于撕开了那层面纱,从此,宫内对他的戒心更甚。只要他露出任何机会,对方就不会心软。他李鸿章仍旧被信任,主要的原因是他公忠体国,不会像别人那样明目张胆的反。要换了刘坤一执掌,或许直接就拉旗造反,换了张之洞,可能结果会好很多,可是,张之洞能镇住军中的骄兵悍将么?
“中堂大人,留步。”一个尖声尖气的声音打断了李鸿章的车架。
“是李总管。”旁边的亲随连忙凑近李鸿章那轿子的小窗,低声汇报,这亲随还自作主张的喝令轿夫停轿。
李莲英点头哈腰的凑进了李鸿章的轿子,李鸿章也刚好从轿内下来,此地人多嘴杂,李莲英也没有带太多的人。他只是将手中的一封书信递给了李鸿章。
“太后老佛爷和恭亲王都等着李中堂,这如今,我大清新兵整训未成,只有李中堂麾下的悍将精兵可以剿贼。可因为粮饷一事闹的沸沸扬扬,还得李大人帮衬着请出他们,为国杀贼啊。”
李莲英的话并没有让李鸿章意外。
因为,无论湘军淮军还是其他地方民团,说白了,那都不是官府奉养的官军。而是私军。
平日里,这些私军的饷银全是由他们自己的将头军头奉养。而有作战任务的时候,朝廷会预先颁发赏格,然后,由这些将头军头垫付,等打仗完了,再结册兑算。
所以,人员的招募,训练,升迁等等,朝廷不是怎么插的上手。就是后面收编了湘军淮军,这个制度还是没有做太大的更改。因为,朝廷没钱。
但这次中法大战,清军死伤惨重,甚至连福建马尾船厂等多处要地都沦陷。而且,战后还签订了各种赔钱丧权的协定。这财政就更加捉襟见肘。
若是没有川省变乱,四川和周围几省的税赋解运上来,那情况自然不一样。可是现在,这几个地方非但没有税赋,还要朝廷出大笔的钱粮去剿贼。这一来一去,国库更加艰难。
所以,清廷就取消了对中法大战参战部队的犒赏与抚恤,甚至李鸿章都默认此事。这样一来,参战部队自然军心不振,士气不高,不少人甚至直接撂挑子不干了,跑回老家务农的,投奔亲戚的。
但他们不卖命,清廷其他军镇战斗力不行,编练的新军也未成军,怎么办?
现在八百里加急的快报传来了,煌汉贼北出汉中,声势浩大之极。还没有卸任的升允甚至两天发了六封加急快报,向朝廷求援。
问题是,哪里来的援兵呢?
恭亲王的意思,是从新疆调回董福祥等悍将,从蒙古王公大臣的手里调集骑兵入陕甘。另一方面,便是重组民团,加快对新军的整编和训练。这些都需要时间,传令都要好多天。等他们到了,黄花菜都凉了。更何况,新疆蒙古向来苦寒,这粮草军械嘛也是极难,到时候去了陕甘,恐怕就会缺粮断粮。都不需要敌人来进攻,他们自己就饿死了。
只有将李鸿章手中的精兵拉到陕甘,先顶上一阵安稳住局面再说。所以,李莲英就奉命来劝说李鸿章。
李鸿章脸上怒色一闪而过,好嘛,他开始还在想为什么宫内如此好说话。原来,有这么个大坑在等着他呢。
军队是他的立身之本,没了大军在侧,只需三两个衙役,都能将他李鸿章捉拿下狱。哪怕再困难的时候,李鸿章都始终在自己不远处布控了数千精兵,防的就是这些。无论任何人想要对付他,都得掂量着点。
可现在,宫内却要用这么个理由,光明正大的调拨他的军队。那下一步呢?
不管他们去陕甘,是打赢还是打输,他李鸿章的这层保护壳就没有了。万一宫内想要对付他,真的是衙役都够了,他李鸿章嫌命长么?
“李大人?您老可有决断,老佛爷和恭亲王可等着你的答复呢。”李莲英笑呵呵的说道,透露出的意思却有些疏远之意。
李鸿章一本正经的说:“为国出力,自然是没有问题。不过,我手下的这点兵,还得留着护卫帝后与京师。洋人不讲信义,万一再起大军突破天津防线可怎么办?所以,我这的人马确实不易轻动。我看这样,不如暂时停建老佛爷的几桩园子,还有搁置筹建北洋水师,令满汉大臣和公忠体国的百姓敬献,筹集出两百万的饷银,我命聂士成、冯子材等人领大军入陕甘。”
“我想,这八旗子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心为国的话,一两百万两的饷银还是没问题吧。若是不肯体谅朝廷的困难,不肯与朝廷共度难关,这……恐怕说不过去吧。”
想夺走我的保命符,休想!李鸿章心里阴冷的想到,你个老妖婆,国事如此艰难,都不忘修建你自己的享乐之物,还有那些满蒙大臣,一个个尸位素餐,家里富的流油,偏偏还不满足。你要借刀杀人,我就将计就计。
李莲英当场给梗的说不出话来。他虽然在察言观色上有几分心得,可是这洋人……听说当年就是洋人出其不意,从海上攻入了大沽口,道光皇帝甚至差点没逃哦不,是暂避入承德避其锋锐。京师军兵糜烂,就知道遛鸟听曲儿,洋人来了,他们确实顶不上用。要不然,如何会将湘军拆入山海关,天津卫等地护卫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