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诡影 > 【特战写作素材专辑】(八)山岳部份

【特战写作素材专辑】(八)山岳部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前面的众多讲次中,我们曾重覆的多次阐述特战部队的一些基础原则,其中一条

便是全球部署与执勤的特性,因此各种地形与环境的作战技能是缺一不可的,除了

前面几讲所提到的各种地形外,山岳地形则是另一种常见的地形与作战地理环境,而

我们则可粗略的将地形依景观学上的不同类形,大致地将山岳地形划分为坡地、陵

线、峭壁与山谷地四个大类,并分别其大类地形中所包括的范例地形,作一个全面的

简单与前例相同的,文中所举的例子无法直接套用於所有的战术情况,指挥

官的现场判断与命令下达永远是最後的决定;文中对於涉及机密、过份新颖或露

单位情报的战术资讯也都加以过滤、降级与改写过,以保护那些仍是现役的教官、同

学与学弟们,以及提供国外最新资讯的外藉友人们。

坡地

在前面的讲次中我们曾提及了丘陵地形的小组战术运用与地形的配合事项,在山岳

部份的坡地地形中,其实有大部份是相同的,小组的行进队形与应注意事项都相同

,但在山岳地形则加上了天候与体力的因素,因为依前面所提到的标准,海平面

750M以下的立形归类於丘陵,因此750M以上的高原、高地与山脉自然都归属於山

岳了,而当一旦超过海平面600M以上,每上升150M温度将会下降1℃,换言之,海

平面上1500M的高山温度将低於海平面6℃,而这只是平均统计值,若加上风、霜、

雪、雨、露的自然因素;哑口、山颈的地形因素,温度差则可能超过20℃,这是天

候的第一考量。天候的第二考量是雨、雪、雾、云、露等自然气候除了会造成了行

进上的问题外,能见度与声波传导的受限则是所有指挥官的梦餍,特别是攻击方,因

为虽然大自然的气候是不分彼此的同样施予攻守双方(附注一),但守方地形熟、阵

地部置完备,而且以逸待劳,以静制动,攻方在地形陌生,视听纵深皆不足的情况下

进入敌阵地,其优劣不言可谕,这是攻方指挥官所用考量的第一个劣势。

附注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陆战区、空战特例不在本文所讲范围

内,因为那经常是英伦叁岛天候不良到战机无法起飞,但在欧陆地区

却是晴空万里、能见度无限的好天气,如此的情况曾使欧陆盟军地面指

挥官对空军产生不满,部份指挥官甚至曾挖苦的说道:皇家空军是不

是怕太阳?如此的情况也造成了人类史上最大的空降作战的失败——

市场花园作战计划,这个由英军第一空降师、美军第82、第101

空降师部份与波兰空降旅所组成的空降第一军团,因後续空投支援不

续与地面部队的进攻受阻,而被德军於荷兰安??与奈美根市反包围

,几遭歼灭,整支近4万人的大军,生还者仅2323人,此役不

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拖过了1943年进入1944年,至今仍为所有

特战部队指挥官与成员在进行空降任务与前期规划时,时时引以为鉴

的案例。

现场指挥官所要考量的第二个劣势是体力上的消耗,高山上除了低温外,空气的稀

薄更会快速大量的消耗血液中的含氧量,血液中的血红素成份会减少,人体便会开

始感到疲累,而特战部队的个人装备、迂回的行进路线与高落差的地形间行进更加速

了体力的消耗,寒冷的天候与稀薄的空气则使这情况更加雪上加霜,最直接的反应

便是人体的反应会开始变慢,与轻微的酒醉有些相像,但在军事行动中,一丝的轻

忽都可能发生无法挽回的重大错误,而在高山的自然环境中,寒冷、疲惫双生兄弟?

O一直会伴随到下山後好几天的,这也是现场指挥官两难的局面。

但由於这些都是普遍的情况,除了训练外,别无他法克服,因此在本文并不加以说

明解决之道,在坡地的战术运用才是本讲的重点,除了之前曾提过的垂直纵队、水

平横队、单箭队形、双箭队形、钻石队形、Y字队形与复式的之字队形等战术队形外

,小组的行进、搜索、渗透、入侵与脱离才是真正要注意的地方,一般而言,小组通

常都会有一名以上的尖兵或斥堠,而地图与指北针在队长、副队长、作战士与尖兵身

上各会有一份,尖兵的地位在小组行进时高於所有人,即使队长也大都会听从尖兵

的建议,但相对的,尖兵的责任也仅次於队长,甚至有时会高於队长,在大部份的

单位中,整个路线是由指挥官、副座、参叁与尖兵一同拟定的,而尖兵负责执行。

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还记第一讲中提所有的特战队员都记得自己的脚步与距离

吗?你走几步是100M整,上下坡时各要加减几步才刚好会是100M?虽然说所有的特

战队员都知道,但没几个会记得,但所有的尖兵都会记得,而在行进过程中,每隔

几百公尺尖兵就会拿出地图、指北针与地形地物作比对,在确认无误後,尖兵会以

指北针对指定方位外的明显地物作为定点前进,也许是一颗树或一个大石头,但一

定都会是一个良好的掩蔽物,因为一到达定位後,找地图看指北针确定方位与行进

方向的事将一再重覆,直到抵达目标区为止。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些步骤过於烦琐,但这却是不可省略的,事实上,在部份美国的

求生训练学校中,蒙眼步行再依原路反逃脱的课程一直都是训练的重头戏,也一直

是所有学员最恨的科目,而教官们也从不打马虎眼,不能过关的比例高得吓人,但

一旦过关则是功力大进,如同打通任督二脉一般,而这也确实救了不少被俘後脱逃

的队员。至於如何完成这个科目,其实不难,读秒、步数加上方位的组合再反推回

来就可以了,原理不难,但知易行难啊!

在坡地上另一个要注意的事是下坡,与一般想像相反的,下坡比上坡更耗体力与危

险,因为身背重负後的重心原本就不稳,上坡的体力耗损累积到下时才会发生的氧债

效应与精神的松??,都使下坡充满了危机,通常一般的解决方法是采用之字路线迂回

下山,而不是采用直线下山的路线,除非有特别紧急的状况,否则都会采用超过直

线长度数倍的之字路线,下坡路的另一个危机则是被伏击的可能,下坡途中遭伏击

,若是退回山上,则极可能被围於山顶至弹尽被伏,若是直冲突围则可能伤亡过大

,倾斜的山坡则又使迂回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是指挥官们的另一个抉择,依手

册上所说是「立即集中部队与火力,攻占有效压制位置,掩护大部脱离火线,迂回转

进。」但笔个人却偏向沿山腰作水平移动,移到敌两翼对位角(即敌75°与115°角的

方位)作下压式攻击,打乱敌阵线或歼敌OK後,朝反方向脱离交战区,也有许多指

挥官喜欢以两翼反包抄的方式来解围,但由於部队人员、火力都必须分散,笔者个

人并不建议。

此外,由於队形的分散容易造成人员行踪的暴露,在坡地的行进队形都是采用密集

的队形,如此也可保有在状况发生时,指挥官有最立即的反应可下达给所有成员。

在坡地的另一件注意事项是曲射武器的攻击,在坡地上,可供运动与迂回的空间都不

足,机动的速度也不够,一旦遭曲射武器的攻击,真的是躲都没得躲,而更惨的是。

敌人可能根本就连看都看不到,而特战部队通常也不会带着足够火力曲射武器来实行

反炮战,简单的说,就是连还手的馀都没有,解决之道?没有,只有一路上小心不

要被敌人发现,尖兵不要把部队带进弹着区,或者在最不好的情况下,真的遭曲射

武器伏击时,只有继续向前推进,前进到最小射程以内时,再思反击之道。

陵线

在许多的登山社团中,向世人展示的照片中有不少是整个登山队,沿着陵线一路前

行的壮举,但在大部份的特战行动中,这种作法却是相当危险的,因为突出於陵线

上的一路纵队,与游乐场上的射击靶差不了多少,而且重心与风切的问题也一直都

是行走於陵线上不可避免的风险,而最大的问题在於掩蔽与运动空间的欠缺到了几乎

没有的地步,因此於陵线上所能作的战术动作便相当的有限了。事实上如果没有选

择时,真的非要行走於陵线时,队形也真的只有一路纵队的唯一选择,在陵线上遭遇

敌火射击时,卧倒是不怎麽可能的,若能让人卧倒,那也不叫陵线了,若脱离陵线直

下滑,危险性过高,所有的手册都说是绝无其他可能的选择的最後尝试,生还的机

会只略高於不背伞包而从12000??高空向下跳。笔者个人的建议是把陵线视为一条绳

索,以吊索突击吊桥的方式匍伏前进;或是离开敌火射击面,以双手吊於陵线的另

一侧,双手交互攀爬过陵线,至於在陵线上以火力还击的作法,实际效益并不大。

大部份的手册都不这麽建议,笔者的建议是若非还击不可,请先求掩蔽,再求发扬

火力,若实在没有掩蔽,可以自己的背包代替,但注意精密的器材与水??不要被打

中,否则後面的行程就会很难过了。

陵线行进的另一个重点是时间窗(TimeWindow)与敌我相对方位的掌握,一般而言,行

走於陵线的时机最好是日出与日落时刻,在位於敌向阳面的高地是较好的选择,因为

人类的视觉效应会使人对此特定时刻的移动物体辨视有其困难,而即使配合遮阳器

与红外线感测器,也不容易发现到行走於陵线上的小部队,至於於夜间行走於陵线上

,即使配合夜视镜,危险性依然相当的当,因为不论那一种型式的夜视仪器,在使用

上总会有某种程度的距离感丧失,在一脚踩空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的情况下,使用

并不可靠的夜视仪器似乎有点在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而且行进速率也将会大为受

限,另外,最危险的事情是,在星空的衬托下,位於陵线上的人影可能清楚的令人

想不发现都不行,而在黑夜中,一旦还火射击,那就更等於向全世界告诉你的所在。

更会招来全世界的火力,不可不??。

在陵线的行进最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小组成员是否有必要在彼此身上绑系留绳?在

许多的情况下,陵线都是位於雪线上的,而在雪地行进时,队员间的系留绳是相当

必要的,以防冰川裂缝与浮积雪层的失足时彼此有个照应,但在陵线上的系留绳却可

能把整个小组一次拉下去,但若是没上系留绳,有人失足时连接应的时间都没有,这

又有违特战小组的同袍情谊,这又是一个两难的局面,对大多数的特战队员而言,任

务的达成有其优先顺序,但眼看夥伴失足而不救援也是不可能,这便是指挥官的另一

个抉择,一般而言,会依照人员平时的训练与当时的精神体力状况而作出是否上系留

绳的命令,而人员的调度上也会依是否能相互扶持为标准做分配,此外,登山杖或

探测棒的配合使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最最基本的原则还是那句老话,没事少走陵线

,如此才是求本之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